学生日记

时间:2021-08-31

【推荐】学生日记合集九篇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触颇深吧,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日记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日记 篇1

  家里有电话打过来,我高兴不已,是好朋友孙瑶佳打的,让我中午参加她的生日会,我兴奋极了,穿上了昨天刚买来的一件雪白的外套。

  早上我正在做饭,“滋、滋”,调皮的小油点飞到了我的新外套上。喂,这、这可是我的白外套啊!刚买的呀!我又气又急,真想把油盆打烂!都是它坏了我的好事儿,中午怎么去见孙瑶佳啊?天,阴沉沉的,小鸟也不再欢快地歌唱,“哗、哗”下起了雨,好像在为我哭泣。怎么办啊?妈妈回来肯定又要说我不爱干净,故意把油弄到身上了呢!我左看右看,眼睛盯住了洗洁精,我灵机一动,挤了一点洗洁精到衣服上。先用手揉一揉,然后用力摩擦,发出了“唰、唰“的声音,张开看一看,洗洁精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泡泡。我打开水,拿起衣服对准自来水,冲一冲,拧干水。哇!衣服变得又整洁又干净又雪白,我高兴极了,心里乐开了花。天空中的乌云渐渐散去,天空又是一片淡蓝,在对我微笑。

  生活中有许多好方法,只要你细细观察,就能发现许多,生活方面的,学习方面的,大家都有吧,以后咱们多多交流,多多探讨吧!

学生日记 篇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风景点共婵娟”这一熟悉的诗句从脑中浮现,而这几句诗中包含的情感却是如此的真挚,是啊!古人常常以诗句来抒发自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而寄情于月。在外游荡的学子每每抬着看见月亮时,总是在心中涌出一种如此强烈的思念之情,不知远方的亲人是否也与他一样在仰望着那一轮圆月。所以,我不禁感叹,这一轮小小的月寄托了无数人的情感与理想……第一次让我感到月是如此的神圣与高洁,中秋节来临之际,不禁让我回想起小时候的圆月,我那时用稚嫩的双手拿着两块月饼,我拿起月饼对着月亮说:“月亮真圆啊,不知道是不是跟月饼一样的美味。”外婆听到后笑得合不拢嘴,那时,估计是月饼吃多了,于是便去喝水……一不小心却发现大水缸里居然也有一个月亮,于是赶紧拿着脸盆盖上,怕它飞走。

  到了另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炫耀说我有一个月亮,他们个个都不信,于是我赶紧把他们带来我家,过了一会儿,终于到了我家,那个时候我怕他们会把月亮吓着,于是便对他们“嘘”了一声,我小心翼翼的来到有,慢慢的打开,却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为此我被伙伴们嘲笑,说我吹牛,我被气哭了,我明明就用脸盆盖住了的……后来,妈妈回来了,看见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便问我怎么了,于是我把事情都告诉她了,结果妈妈也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唉,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傻,现在的我已不会在做的傻事,因为,现在的我已是一名高中生,我已经长大了……

  过几天,月亮又会再现圆,而在月亮下的我不会再是从前的黄毛丫头。所以说每看见圆月的我触动很大,因为它不光寄托了我小时候单纯简单的愿望,同时,它也见证了我们成长,让我日益的成熟。又是一轮圆月,又是一轮“岁月”……

学生日记 篇3

  解放前正月初八登高的人成千上万,山上香火旺盛,有时还上演川戏,解放后曾中断了一段时间。上个世纪90年代末,正月初八登高被梓潼人列为第一个法定地方节日,成为当地春节期间一道亮丽的节日风景。如今,正月登高已作为一项全民健身活动推广开来,深受梓潼人喜欢。

  按农村的习俗凡是年前添丁(生男孩)的人家,会在这天到所在的“社公”前挂上大灯笼,把杀好的公鸡(一定要公的鸡)祭“社公”,上香烧元宝,灯笼越大越好,里面有一盏油灯,用柴油或花生油作燃料,24小时不熄灭,直至到正月十五才下灯笼。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

  谷日节中所蕴涵的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值得继承。民俗也是可以发展的,一成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

学生日记 篇4

  大二的自己是该面对更多有关专业的学习以及记忆更多东西的时候了。但是内心游离的我似乎还停留在大一,停留在那个懵懂的时候,那个迷茫的不知如何面对整个大学的时候。哼,突然觉得很可笑,我依然那么无知,光有着空洞的外表,亮丽的外衣下裹着的竟是无知与空无实在的壳子。依然迷茫,依然各种借口,各种推托,推开了身边所有能充实自己能丰富自己的东西,却只留住了指缝隙间不实不虚、欲上欲下的一些物质。很多东西依然蠢蠢欲动,想要霸占、想要诱惑、想要占据我的大把时光,大把空间,大把力量,大把想象。

  迷茫的自己连什么时候找到目标,找到前进的方向都不知道,能知道自己干什么的时候估计也就只是在安静地摊开笔记本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也正是自己最最不迷糊的时候了。自己可笑的记忆力,当真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似的。或许也是因为记忆力不好的原因,所以才会拿起笔记本记下或者写些什么吧!我没有很好的文采,不足以引起很多人的吸引,但我记下这些东西的目的只有一个,表达我内心真正的感受。因为这样我便不会太累,在这个快步伐、快节奏的现实社会,在我打开笔记本的时候才真正地拥有喘息、娱乐与休息。我想,最心情平静的时候、最不浮躁的时候就是写下文字的时候了。

  亲爱的敏,如此享受,享受着午夜阳光后独自写作,独自听歌,欣赏着属于自己的这一片真正的安静。毫无杂念,独自感受黑夜,感受着夜的黑。

学生日记 篇5

  近两年,随着微信的火热,许多创业族选择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各种商品广告,希望借此打开销路,在长沙,一家以羊肉串为主打的烧烤店,众筹了40多个投资人参与,每晚客流量络绎不绝,一位难求,不到40平米的面积,日均营业额8000余元。

  同样是解决销售问题,90后大学生刘鹏的微信朋友圈里却没有商品图片,有的只是一篇篇创业日记。

  准备: 为研制烤法 吃了一吨肉

  来自益阳农村的刘鹏,在湖南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读书期间,就卖过电脑,摆过摊,干过培训,送过外卖。20xx年毕业后,他在一家酒企做销售工作。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刘鹏与他的朋友们常常会在下班后聚在一起,久而久之,他萌生了自己开夜宵店的想法。

  刘鹏说:"三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去各个地方找食材,到各个地方去看哪里的羊肉好,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吃肉都吃了一吨。然后我们就把羊肉腌制出来了,用一些特殊的烤法,猜有了现在这样的羊肉串。"

  今年7月,刘鹏的烤串小店正式开业了,这间位于长沙市韶山路与解放路交汇处立交桥桥下的小店,面积只有40平方米,从商业的角度来讲,位置十分不理想。

  不过,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地段不好,却让刘鹏想到了新点子:"刚毕业才两年,所以我们都没有什么钱,然后我们就找了一个地段不是那么好的。客源是我们很担心的,我们就只能用微信的渠道去做传播。"

  刚开始,刘鹏也想过在微信上发布自己的烤串图片,写上门店地址和价位,以吸引顾客。但就在这时,一位在微信上经常聊天,但素未蒙面的东北网友,在得知刘鹏的父亲酷爱喝酒后,给他寄了一份价值不菲的药材,说是泡在酒里能够养身,这件事对刘鹏的触动很大。

  "我就觉得通过微信,可以让人跟人之间的信任度变得这么近。 所以我就重新定位了微信,是人跟人之间的链接,而不是人跟商品之间的链接,所以最后我就觉得去传递我自己的思想,创业的一些感觉。 所以我就开始写这个东西。"刘鹏说。

  传播: 微信写下创业经 ,不提商品有哪些

  从那之后,刘鹏坚持每天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写成日记发表在微信上,这其中,既有购置桌椅、采购食材之类的琐碎小事,也有他在面对创业困难时的迷惑与选择,但在260篇创业日记中唯独没有他销售的商品。

  日记发布后,刘鹏一下子火了,共逾三万人次浏览过他的日记,最多一篇收获了3000多个赞和5000多条评论,越来越多的人在微信上留言,要来店里尝美食,支持创业,现在,刘鹏的小店日均营业额达到8000余元。眼下,刘鹏的新店即将开业,除了微信上众多网友留言会继续捧场,中粮可口可乐、切糕王子、一米科技等公司纷纷慕名而来,为他的新店提供了总价值20余万元的赞助。

  "很多人来湖南中粮可口可乐考察的时候,可能就要去我那里。 就把我那个地方设为他们定点做活动的一个单位。"

  心得: 创业敢尝试 资源要共享

  作为90创的一代,刘鹏说,创业就得勇敢尝试,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即便失败,也还有无数次重来的可能。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去共享资源、分享经验无疑是给自己建立了一堵围墙。在如今这个年代,闭门造车无疑是死路一条。虽然会有失败,会有低谷期,但只有试错之后才会发现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走下去,创业之路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