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文

时间:2021-08-31

【必备】阅读作文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作文 篇1

  当今的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飞快,所有人都害怕“落伍”,便纷纷纵身跳入信息大潮的“泥石流”中。随着人们每日接受信息的日益增加,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急速风行——“碎片化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为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是带走了些什么?这确实发人深省。

  可惜的是,没有多少人在不是信息时代的大潮中记得多回头看一眼,看一眼身后的美好。我认为碎片化阅读,正如一些被某些媒体所抵触的小说,漫画一样,是无用的。虽然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曾说:“《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呢?”不过无论怎样讲《论语》和《理想国》(可能包括一些我对柏拉图的个人想法)都是存在其中心思想的,是真正的哲人的名作;而那些碎片化的文段,却毫无统一性可言。天花乱坠的心灵鸡汤在他们面前根本毫无可比之处。人应当在这巨大的信息斗争之中找寻自己,而不像是学博士缪峰所言:“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应当保持内心的自由,如影片“死亡诗社”中所提的不拘束于诗的形式,而探寻灵魂的美。而那些碎片化的文段充其量不过是形式主义的产物罢了,就比方说,无论是谁按格式写首诗,都会有平庸的人去赞赏,那根本不是艺术,不是灵魂的美。真正的哲言不需要天花乱坠的修饰,也能令人终生难忘。我们应当在这虚实的世界中找寻灵魂的自由,真正的真理,而不是使灵魂浸泡在心灵鸡汤中不断腐烂,成为奴隶,傀儡。真正可悲的不是自己身不由己,而是自己束缚自己最后的思考的自由。

  学者费勇说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样才能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诚然,如果你仅仅愿去追求悠闲愉悦的生活,不妨去体验碎片化生活;而我寻求的是内心的平静。身处世界科技前沿——美国“硅谷”的乔布斯面对零点几秒都关乎生死的科研竞争,他依旧保持内心的宁静,对精神更高的追求,他曾说:“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我坚信乔布斯先生是绝不会仅满足于电子产品的碎片化阅读的。如果是我,我也会用我生命的全部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因为如果为了探求到灵魂生命的真谛,真正的真诚,真正的平静而牺牲一切,我也愿意。所以这样的我,绝不会舍弃自己的一切真、美去投身于时代的海洋。无论什么时代,对我而言都一样。肉体的生活并无所谓,追求内心永远的平静才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我只希望在文学中,在冥想中发现人生的真谛,其他的一切都不会左右我。

  正如陶渊明先生一样豁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我的人生志向。而现在的人,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低至何等程度!看过几篇微信上的哲理小美文后,便觉得自己升华了,整个人都变得趾高气扬了,这难道不可笑吗?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人,大多数是中年人,而我没有兴趣同他们议论,因为我无法把它们的根从泥潭。我崇拜杨绛,钱钟书,陶渊明,我希望,可以有他们的豁达,而同时不舍弃对物理真理的探求。而碎片的阅读在碎裂人们对这种追求的渴望。

  海德格尔曾叹道:“词语破碎处,无物之存在。”碎片化阅读粉碎了人们纯真的幻想,破碎真善美,使人一步步沦为低俗之地,毫无个人修养。所以再见了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世界,碎片化的自我,我会在真正的文学中寻找真实完整的自己,不被世俗所击溃。

  再见,碎片化的一切。

阅读作文 篇2

  阅读,就是我的喜好,只要讲到阅读,我就眉飞色舞,感到很快乐!想到要到图书馆阅读,或爸妈带我去有许多琅琅书声的地方,就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深深的爱上这充满知识的书香天地。

  我爱阅读,小说、绘本、报纸……都是我的对象。阅读有许多好处,可以让我们增广见闻,变得学识渊博,也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小型的知识宝库。有问题时,打开宝库就可以从容不迫的解决问题。因为爱上阅读,使我变成一个无所不知的小博士。

  我最喜欢阅读的是小说、童话,因为这些书都很有趣,好像可以把我带进书里五彩缤纷、如梦如幻的世界一样,变成里面的主角,一起冒险犯难,做出在现实世界里做不到的事;譬如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在海龙宫里玩耍、也可以在森林里打猎……让我体会到在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满足我喜欢冒险的个性。随着故事高潮迭起,我的心情也跟着喜怒哀乐起来,这就是阅读最大的乐趣。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才那么的喜欢阅读。不阅读的话就会成为学士浅薄的井底之蛙了,遇到问题就大惊小怪、慌慌张张、不知所措,问题也无法解决。所以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阅读。

  我爱阅读。除了读书,我也爱读物、读人,读遍花花世界。只要用心观察,其实,万物都是一本书。我喜欢阅读,也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样,“热爱阅读”,在阅读世界任意徜徉,找到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宝藏!

阅读作文 篇3

  我渴望宁静

  宁静,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宁静,也并不是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容易得到。

  经过一天繁忙的学习,总是想早点到家。

  在夜里,能够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在,随心所欲遨游想像的空间。

  其实,享受宁静,是人生最美的感受,就像置身于一泓清凉澄澈的'湖水旁,能立刻消除人的烦躁和疲劳。

  可是,享受宁静,如今却成为一种奢望了。

  每当我在书桌上写字时,总能隐隐约约地听见不远处的麻将声。

  几乎天天晚上有那么一些人总要“切磋切磋”。

  每当听见这声音,我真是烦躁极了,但又无可奈何。

  卡拉OK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我并不反对,可是如今,晚上时常听见楼里叽叽呀呀地唱,真是既可笑又可气。

  想想大家都是邻居,又没有办法向他们提出抗议,所以还是忍了。

  可是我不知忍耐限度有多大,我还能忍耐多久。

  这些嘈杂的声音,不仅打断了我的思路,也让我的心绪变得烦躁、情绪易于激动。

  但我从来不把这个当做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借口。

  我比较乐观,慢慢地把这些当做一种对自己的磨炼和考验。

  我真渴望一片宁静。

  有时自己真觉得,宁静的世界就是人间的天堂。

  龚文荣 17岁 高中学生

我需要理解

  夜已深,但看看书桌,却还有一堆书要看。

  向窗外望,远处似乎还有几盏未熄的灯,我想虽不一定全是学子的台灯,但大部分应该是他们的,因为我了解学生。

  想想这“残酷”的现实,不由得又让我想说几句心里话。

  有时候,看到自己所取得的一点成绩,心里也有一丝欣慰,但它并不会持续很久,因为时间不容许我自满自足;有时候,看到一大堆做不完的作业与看不完的资料,我也心烦,但它也不会持续很久,因为时间不容许我去自寻烦恼;有时候,也想安排一点休息与娱乐的时间,但时间告诉我得马上去完成作业;有时候,当我遇到困难时,特别是当我遇到难解或解不出的数学题时,我十分地困惑,因为这不仅打击了我的信心,还浪费了我的时间。

  最后我很无奈,烦恼不成,娱乐不成,偶尔的游离学习之外,轻松一下更不成,因为时间不允许我这么干……

  学习真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如果没有特别聪明的脑子是无法轻松地去完成的。

  学习成绩决定了一个学生在老师与同学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关系到他的命运;学习成绩也寄托着自己与父母的热切希望。

  因此在无形当中,学习成了一种责任,一步贯穿人生全局的棋,也因此在学生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一种追求的目标。

  可事实上,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考验人们的脑力、体力,还考验心理能力。

  所以,我希望在我偶失“前蹄”的时候,关心我的人,不要问我为什么。

  我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应该允许我疲倦一会儿。

  家长更应该理解,疲倦了,就要休息……

  王燕 17岁 高中学生

烦恼相伴成长

  长大,也许是每一个孩子的心愿。

  记得我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自己能够早日长大。

  而今17岁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一个令人“尴尬”的年龄。

  也就在这不大不小的时候,烦恼孕育而生了。

  现在的我渴望平等,不希望被看做是一个孩子。

  对待一些家里家外的大事,我更渴望父母能听取我的意见,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

  但很可惜,长辈仍受着中国旧观念的束缚,就像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所说的:“若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这似乎有点过,在我家里问题还没那么严重,随着我的长大,父亲与我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在递增。

  现在的我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渴望独立。

  我曾戏言,给我一间小屋,我要一个人生活。

  这是我心态的反应。

  今年暑假,我去看望外婆。

  外婆家在郊区,离这儿很远。

  我向父母亲提出让我一个人回来,好说歹说,才说通他们,然而外婆还不放心,最终还是让表姐送我回家。

  其实我也不想通过这说明什么,我只想证明给自己看,我能一个人出远门了。

  但这是否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呢这种独立只是一个方面。

  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是无法在生活上完全独立的,尤其是能独自面对社会的心理独立。

  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承受压力,经受考验,不再依赖父母,这才算真正长大。

  成长的烦恼,就像是人生的调料,若没有烦恼,生活也会变得平淡。

  在成长中解决烦恼,也许是成长的一大乐趣吧。

  茹志鹤 17岁 高中学生

17岁不哭

  17岁,最初给我的感觉确实挺不错从大人们投来的目光中,就能看出那并不止于单纯的溺爱、关怀,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信任与期盼;叮嘱的话语,少了几句“别太皮噢”“过马路要当心啊”却多了几声“用功些,你一定行”“我们支持你”感受着这些,深深的自豪和无比的自信充满了我的心扉。

  17岁,也带给我些许的无奈。

  到了这年龄,许多小时候心爱的衣服已“包容”不下我,只好换些大人味的衣服。

  遇到个熟人的小孩,多希望听到那一声甜甜的“姐姐”,可那小小的眼睛投来疑惑的目光后,一声“阿姨”脱口而出。

  听着这个陌生的称呼,总觉得有些难以接受,真叫人有些不知哭好还是笑好。

  17岁,烦恼的事自然也不少。

  考试考砸了吧,不想再红着眼睛准备回家挨“洗”脑,“大人了嘛,整天哭鼻子像什么啊”于是孤对残阳,久久徘徊不去。

  有时和好朋友吵嘴了,大家总不似以前那般无所顾忌地先开口,于是夜深人静,辗转不能入眠。

  最使人苦闷的是,就连和异性朋友稍有些谈笑,也会招来四周的“X”光白眼唉,有时想来真有些鼻子酸,不过到了最后,我总是能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或许我们是到了这个多思多愁的“雨季”,但雨后的阳光却是更灿烂的。

  因为17岁,我学会了——不哭。

  周蓉艳 17岁 高中学生

后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包括曾经很优秀的学生往往输在心理上,因此被埋没了一生,失去了人生中重要的机遇。

  所以说,老师、家长不仅要正确引导学生,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状况,要体谅他们,因为学生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我想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懂得学生的心声,应该会处理和把握这些事情,因为他她 曾经也是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