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作文900字(2)

时间:2021-08-31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3

  我的家乡有一座始建于明朝弘治丁巳?1497 年的龙泉古寺。自龙泉寺建成后,附近的村民每年都要举办元宵节的龙泉盛会,坝子中的关索戏、龙灯、狮子、花灯、打秧佬、般打等古老的文艺表演都要在山上表演。龙泉盛会期间,立在龙泉寺大门外的两炷大香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大香高6米,顶口最大直径为1.3米,底部直径为0.33米。两炷大香如倒锥形插在专门用青石打制的香座上。由于制好的大香彩绘得五彩缤纷,又高又粗,远远望去,犹似两座倒立的彩塔,蔚为壮观。

  大香的制作要经过几十个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其做法是:先选一棵碗口粗、6米长的树干为支撑,除留出约一米长的干做插香用外,用篾圈按圆锥形往上编扎,并每隔一米左右用横木做一十字架将树干固定于中心,同时也为在香内装香面的人好上下,两炷香的骨架编扎完后,表面用白纸糊好,由民间艺人绘图、扎花或贴上民间绘图。香面要待两炷香在龙泉寺门外竖立起来后再装,因为大香是在新街编扎,新街离龙泉寺还有近三公里的山路,若在山下就装香面,送上山时就抬不动。并且送大香时还要举行隆重的送大香仪式才能起抬,从新街起抬送大香的日子为正月十五日,两炷香一炷在前,一炷压后。抬大香是用木架支撑,每炷香由四人抬,还有四人用拉绳在四周平衡。这天,送大香时关索戏、龙灯、狮子、花灯、打秧佬、般打等文艺队伍开始表演,锣鼓声、鞭炮声、龙舞、狮舞、花灯的崴步,关索戏、般打的表演,包括穿红戴绿送香的群众约两三千人的队伍,塞满行进的大道,长达一公里多,气氛相当热烈,大香一直要送到龙泉寺大门外。待两炷大香插入坚硬的青石香座竖稳后才息鼓、停舞。继后,选派十几名青年抬上竹梯,分别爬上两炷香的顶口,钻入香内,装填已准备好的香面。香面为一层细锯木,一层柏枝面,一层碎树叶、一层薄细砂?主要防止燃明火 。按此顺序将两炷香装填到顶口。中午开始点香。由青年人从梯子爬上大香,把点燃的小香插入顶口香面上,大香随着燃起来。这时广场上的演出开始进行,这天也即是盛会的高潮。这两炷香一直要燃一个月,每天有四方八面的群众不断来参拜庆贺。大香燃完也正是当地备耕春耕开始,故而据传,龙泉寺盛会点大香是为了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已变为当地群众以娱乐为主的民俗活动,并且这一民俗活动一直相沿至今。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4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我们来到中山桥,只见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等待着焰火晚会的开始,有的小朋友手里还提着花灯。

  到了八点整,"嗖嗖嗖……"烟火喷上大堤,让大堤上显示出了"东南海渡假村"六个大字。"啪"的一声,一个火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天空,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好漂亮,多像小天使头上的光环啊!又是"啪啪啪"的几声,烟花接连不断地奔上天空:有的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到最后却变成紫色了;有的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的花朵,箭雨冲天,随后像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群和屋檐上;有的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飞……

  夜空中,百"花"争艳,争奇斗艳的火树银花像一个个调色盘,把漆黑的夜空描绘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元宵喜乐画。你瞧,那烟花: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绿的如草,白的如银,紫的如茄……人群立刻沸腾起来,以往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壮丽景象,今天在这里让观看的男女老少大开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喝彩起来。

  水上芭蕾,犹如一群穿着金色长裙的仙女在荆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让人拍手叫绝,犹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喷射,时而高时而低。河边又出现的一只正在展翅开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这变是紫色,那边却变成了柠檬黄,我心里暗暗想:"这……孔雀……挺臭美的嘛!"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像铜铃,有的指指点点赞不绝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见大堤上又一次呈现出一幅令人击节赞美的图画--一排烟火像瀑布似的从天而降,"哗哗哗"那响声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见几个叔叔拿着手机和照相机正拍照。我一拍脑门,小声嘀咕着:"哎呀,瞧我这记性,出门时干吗那么急,把照相机都搁在家里。"

  最后,"啪"的一声巨响,这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颤动起来似的。伴随着巨响,好像有什么亮点从天而降。我仔细一瞧,原来是一盏盏红灯笼如仙女散花,播满夜空,悠然下降。"红灯照,照出了全家福。红烛摇,摇来了好消息……"不错,这五彩缤纷的烟花不正象征着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吗?

  今夜多么的迷人啊!绚丽的烟花、火红的灯笼,林立的楼房、如潮的人流,把节日里的南靖装点得分外妖娆,更充分展现了南靖人民心中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祝愿。

元宵节的作文900字 篇5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