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菜园里》教学反思7

  我在执教了《菜园里》这节识字课后感触颇多,我不仅感受到了学生在情境、生活中识字的快乐;也深切地意识到,教师创造性地教,才会给孩子的学习以极大的动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课一开始,我就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先问学生都喜欢吃什么蔬菜,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不少,小手一直举个不停,我发现书上的9种蔬菜学生们都知道,而且还说了其他蔬菜的名称。有了这个好的开头,我趁热打铁带着学生走进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学生自然也高兴起来。通过仔细观察图片,让他们找出所认识的蔬菜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借助此图片来进行句字练习:菜园里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的句型。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记住本节课九种蔬菜的名称就比较轻松了。

二、分辨蔬菜颜色赞美蔬菜

  通过分辨9种蔬菜的颜色,来赞美蔬菜,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各种蔬菜的特点。因为本课的儿歌琅琅上口,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因此,我先范读,再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抽读,最后通过让孩子进行评价,全班再一起朗读。这样反复的读,孩子对蔬菜的了解更深入,如:我大声说蔬菜的名字,学生举起手中的菜跟我说,我举起蔬菜,学生便找出桌子上的蔬菜,在认识这9种蔬菜的同时,我还采用多种游戏的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进一步熟悉这9种蔬菜。为了掌握蔬菜的特点,我又设计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读书,进一步巩固了读的成果。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问“什么青青细又长?”生答:“豆角青青细又长。”“什么身穿绿衣裳?”“黄瓜身穿绿衣裳”……尽管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这环节处理得还是有点仓促,有的孩子还是没能够完全读懂课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规范自己的教学,打造自己的课堂特色,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

《菜园里》教学反思8

  《菜园里》这一课是一节以识字为主的识字教学课,识字教学就要按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把识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思考,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学得快,忘得快。因此,课中我让生字和学生反复见面,在反复的认读中牢固地记住这些生字。

1、将枯燥的识字变成形象有趣的学习,化抽象为形象。

  在教学生字时,根据不同生字的字形结构和形象特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不但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印象深刻,很难遗忘。

  如在教学捉字,字形非常复杂,我们要怎样才能记住它呢?现在让我们把“捉”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手,右边是足,手脚一起才能捉住。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形象记忆占优势的心理特点,所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口语训练

  在引导学生认识蔬菜的过程中,我设计一个的句式,来强化学生口语训练。带领学生来到菜园里之后,出示:菜园里有( )。然后请说说自己所观察到的蔬菜。既加深了学生对蔬菜的了解和认识,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堂课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3、结合朗读,及时表扬

  在课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大力表扬发言同学,及时肯定有创新的语言,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回想蔬菜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课中我用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层次的朗读,每一次读的要求是不同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始终保持新鲜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反复认读儿歌中的生字,为学习生字打下基础,也为理解儿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

《菜园里》教学反思9

  今天随着一首欢快的《小兔子乖乖》歌曲开课了。

  首先是由韦淞源(班长)主持的《口语训练》:说说自己认识的蔬菜。第一个介绍是谢汝梦,他拿着自己画的蔬菜图画卡片介绍:我去菜市场认识了黄瓜,黄瓜是青色的,西红柿是红色的,南瓜是黄色的??(嘿!小家伙认识的蔬菜还真了少,而且还能把各类蔬菜的颜色准确说出,听着他的汇报,我心里不禁惊叹孩子的认知能力。)小主持给予他肯定:你认识的蔬菜真多,向你学习。接下来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介绍了自己认识的蔬菜,并且都能讲出各类蔬菜的颜色。在这过程中让我惊喜的是陈轩琪观察得特别细心,她说黄瓜是青色的,身上还长有刺,像刺猬一样。她这句发言赢得小主持人的表扬:你真棒!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学生听了也来劲了,瞧!覃保颂马上说:豆角长长的像绳子!另一个说:西红柿像灯笼,吃在嘴里还甜甜??

  因为口语训练中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发言,看着每个孩子激动的急于表达自己认识的蔬菜,我临时让她们与同桌交流自己所认识的蔬菜。这个临时改变的教学设计无形之中让学生进行的口语训练,还能学到新知识。这企不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口语训练》这教学设计是本课的最大亮点,也是我在南宁民主路小学培训期间感触最深的。从教多年来,我一直在思索:为何学生在课堂上口语表达差?胆量小?学生的预习总不到位?培养一个主持人这么难?其实这些困惑在口语训练中都能得到解决。

  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尤为重要。如:我执教的《菜园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预习,提前两天布置的任务,第一天要求学生做自己认识的蔬菜生字卡片。在第二天的检查中,我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把自己认识的蔬菜画下来,并涂上颜色写上名称;第二能说出这些蔬菜的特点。(这两个任务有难度,要适当的指导。)在第二次的检查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画萝卜用了白、红两种颜色便问他:为什么有两种颜色呢?他说菜市场有白萝卜和红萝卜,还有学生发现有红色辣椒和青色辣椒。瞧!孩子们能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了。

  我觉得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让学生在预习中学到知识,得到感悟比老师教的更记得牢固。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这就是“参与式”的教学目标。《菜园里》教学反思10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课中,我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由看一看、闻一闻以及摸一摸,他们自然明白了更多。原来“豆角像一根绳子”,“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吃的包菜就是卷心菜呀”……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

  这个开放课堂,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

【《菜园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有关《菜园里》的教学反思

2.一年级课文《菜园里》教学反思

3.一年级上册语文菜园里教学反思

4.了解蔬菜的营养教学反思

5.关于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

6.一年级《菜园里》教学设计

7.菜园里说课稿

8.教学教学反思

9.《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