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比多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多少》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多少》教学反思1

  在备这节课的教学时,考虑学生的学情,我们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空间的设计上和练习题的层次上做了改进: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怎样激发他们去主动学习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去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善于运用提问、反问、追问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比如在复习的部分,我在课上的操作是:小猪和苹果比多少,大家看,一只小猪对应一个苹果,每只小猪都对应了一个苹果,我们就说小猪和苹果怎么样?诸如此类的引导,留给学生的教学空间是很小的。和韩主任研讨时,韩主任提醒我,这里既然是复习旧知识,就更应该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观察,再提问“这是谁和谁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追问、反问的效果肯定要远远高于讲述的效果。再比如,出示磁力扣,比较小华和小雪套中的圈数同样多的部分时,我问:“小华这部分(同样多的部分)是多少个?”一个学生很快说道“7个。”我紧接着追问道,“你都没数,怎么就知道是7个呢?”她说,“因为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的部分呀,小雪套中7个,那小华的这部分也是7个。”这里的追问就非常有价值,学生能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关注个数转移到这是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适时的提问、追问、反问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虽然“小”却能激起“千层浪”!

  (二)、重视练习题的设计,课堂的练习题在选择与呈现的方式上,要有针对性和层次。

  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道习题(做一做和8页的3,4题),都是围绕着“比多少”的实际问题展开的。针对性很好,但是层次的设计略有不足。上完课后,我想如果能把习题的呈现方式改成以下的设计就更好了:1、做一做。在多的后面画对号。让学生当小老师说一说蜜蜂和小花谁多,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可以先出示两只小蜜蜂,让学生说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先出示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题,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图、分析图、理解图以及提问题的能力。

《比多少》教学反思2

  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本节课较好地创设了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本节课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任务。上课一开始,通过观察、口答,然后讨论“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部分可以分为哪两部分”,引导学生将说理与减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确定算法,达到了分析、综合、理解的目的。

  2.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印象更深。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相对数的概念有一定感性经验,可能马上会说出用减法解答,但对于其中的道理,却没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把握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对较大数的组成有清晰的认识。

  3.注重显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层层深入,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如,在学生摆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明确“看小数、分大数,多的部分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而在表述思考的过程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

《比多少》教学反思3

  过去,我在教学“比多少”时,总是自己拿出不同的图让学生根据我拿的图来进行比较。在现在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页的主题图,让我根据图说出一个小故事,然后老师将故事说给小朋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既极富儿童情趣,又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同样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在这里教材有意创设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操作,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启发和补充,使自己对“比多少”的问题得到清晰全面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有些学生还能准确的说出“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这样的探究学习改

  变了被动和单一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我利用童话故事适时地在课堂上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比多少》教学反思4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多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比多少并不难,在入学前对他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凭直觉或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基本上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为了使学生意识到“一一对应”这种方法的优越,首先,课的一开始,我先出示课本上的小猪和小兔盖房子的那幅主题图,先让孩子们自己看着图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这样做一方面较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且逐渐教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表达。接着在孩子们发现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们比多少。刚开始孩子们说的基本上都是“3只小猪比4只小兔少”、“4根萝卜比3个苹果多”、“4只小兔和4根萝卜同样多”……也就是说孩子们都是用先数再比的方法,然后我就让孩子们打开课本看看书上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多”“少”“同样多”,让学生对“一一对应”方法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之后我邀请10个小朋友(5个男生5个女生)站到讲台上,问同学们:“讲台上站的学生,我们不数能知道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吗?”这时就有孩子们跃跃欲试,我指名一个孩子上来给大家讲自己的方法:让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一组,刚好分了5组,所以男生和女生同样多;之后再请一名男生回到座位上,再问:“现在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之后再回去2名女生,再问“男生多还是女生多?”通过这一系列的有目的活动操作,让孩子们尝试各种比较的方法,在学生原有“比多少”方法的基础,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主动掌握“一一对应”这种比多少的方法。

  此外,这节课我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以及倾听的能力,但学生在倾听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还有的孩子一会自己翻书看,一会手伸进抽屉里拿玩具玩……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学生倾听习惯还有待继续关注,希望能尽快培养出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