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单元《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的第四课,前三节分别是:人物、花鸟、山水。这节课讲的是中西方宫殿建筑的比较,分别选取北京故宫和巴黎的凡尔赛宫作为代表,了解中西传统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差异。

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中西方宫殿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不同。培养对建筑艺术的兴趣、主动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

  中西传统宫殿建筑在整体布局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这种特点背后所蕴含的民族历史文化观念。

  2、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建筑的直观审美与民族历史文化观念结合起来。

  3、教法选择:

  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发,比较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列表法等。

  4、学法选择:

  比较法,讨论法,列表法等。

三、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识: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和前面三节课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美术作品的差异。

  2、导入:用一段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阅读、讨论,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

  4、注意引导学生阅读重点内容。(列出提纲)

同学们在看课本的时候注意以下问题:

  北京故宫:

  (1)中国宫殿建筑群通常采用的布局特点?

  (2)中国历代皇宫的基本格局?

  (3)前朝三大殿和后宫三大殿?

  (4)封建等级观念在屋顶形式、房瓦、墙壁用色方面的体现?

  (5)傅熹年考察故宫得出的结论?

  (6)太和殿的建筑特点?

  巴黎凡尔赛宫:

  (1)凡尔赛宫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

  (2)镜厅的介绍?

  (3)什么是斗拱、柱式、拱券?

5、提问学生:

  根据学生回答找两位同学填写下表:

  北京故宫

  凡尔赛宫

  布局特点

  院落式布局

  强调建筑整体的联通

  中轴线

  有

  有

  基本格局

  前朝后寝

  单体

  主要建筑

  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宫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镜厅

  等级观念

  屋顶形式:重檐庑殿顶、单檐方攒尖顶、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房瓦:黄色琉璃瓦。墙壁用色:朱红色

  中间是王宫,两边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剧院等。

  建筑材料

  木结构

  石结构

  建筑结构

  斗拱

  梁柱和拱券

  (如果时间允许,加入一些影视小故事,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论:

  欣赏西方宫殿建筑就像欣赏一件雕塑,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完整形体。而中国的宫殿建筑的美,则是通过多个单体建筑之间的烘托对应、庭院之间的流通变化,显露出建筑的总体气势和空间变化。

6、此外,中西宫殿建筑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规模宏大、装饰豪华。

  同学们或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请听下面的一个小故事:

  西汉建国以后,百废待兴,丞相萧何负责建设长乐宫、未央宫。建成以后,汉高祖看后说:“太劳民伤财了。”萧何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显示你的赫赫战功和无比的威势。”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任何宫殿建筑都是为了显示皇权的威严。

7、小结:

  这节课我们比较了中西方的宫殿建筑,了解了他们在布局特点和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板书

  北京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

  根据学生回答找两位同学填写下表:

  北京故宫

  凡尔赛宫

  布局特点

  院落式布局

  强调建筑整体的联通

  中轴线

  有

  有

  基本格局

  前朝后寝

  单体

  主要建筑

  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宫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镜厅

  等级观念

  屋顶形式:重檐庑殿顶、单檐方攒尖顶、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房瓦:黄色琉璃瓦。墙壁用色:朱红色

  中间是王宫,两边是宫室和政府办公处、剧院等。

  建筑材料

  木结构

  石结构

  建筑结构

  斗拱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该文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叙述了它们历经磨难终于回到祖国的坎坷命运,朴素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也渗透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称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也要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感受该文中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学生学习课文,除了了解课文内容,还要用自己的话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和传奇色彩。因此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感受该文中的说明方法。

  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体会我国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概括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哪几方面的内容?(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二、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一)图文对照,明晰外形特点

  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怎么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

  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片,再读读课文2-3小节的内容,将两者对比,找出依据,再下定论。

  然后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角型、尾巴、蹄子、毛色、所处的环境

  作者在介绍麋鹿的外形时,紧紧抓住了它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让读者对它的特点了然于胸,这得益于作者介绍麋鹿时严谨、科学的语言,这是说明文语言的一大特色。(板书:严谨 科学)

  请一位讲解员,来给游客们介绍一下麋鹿的外形特点。

  (二)提出问题,明确生活习性

  针对学生介绍的麋鹿外形特点进行提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1)每头麋鹿的体重都能达到250千克左右吗?它们都有角吗?角什么时候能发育完全?

  (2)麋鹿的哪些身体特征和湿地环境相适应?

  穿插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三、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一)感受传奇经历

  麋鹿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根据课文5-6小节内容,组内交流,关注概括的语言是否准确、精练,进行补充和修改。将麋鹿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做成了一张示意图,看着这张图,感受麋鹿数量变化之大。

  (二)感受叙述方法

  作者用5、6两个自然段记叙了麋鹿的经历。3000多年间发生的事,作者只用了248个字来记叙,还能让我们对麋鹿的经历了解得清清楚楚,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3)作者正是抓住这些麋鹿经历发生转折的重要时间点,来叙述麋鹿的发展变化,令它3000年的经历读起来既简练又明了,这种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三)感受言中之“情”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使用的语言除了科学严谨之外,还表达着他的观点和态度,这段文字处处含“情”。

  “早在”一词,说明我国自古就有麋鹿,麋鹿最早是在中国发现的,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用了“盗”这个字眼,表达了不耻和憎恨。

  类似这样的字眼文中还有很多,在5-7小节的叙述中,作者的语言可谓处处含“情”,仔细找找并试着体会吧!

  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严谨科学,还可以处处含情。(板书:有情)

  四、学习“描述法”的开头方式

  麋鹿终于回家了,个读最后一段

  这个结尾与开头的这段文字遥相呼应

  思考:既然开头已经很完整了,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这样的一幕?

  学生发表看法,谈感受。

  师小结:我们都知道,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严谨,但有时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文语言也会讲究生动形象。像这样的开头方法叫做“描述法”:在说明文的开头,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说明对象及其相关事物进行描述,使之更有趣味,令读者产生想读下去的心理。原来,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可以有“情”,还可以这样有趣味。(板书:有趣)

  五、总结板书,整理收获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麋鹿》这样一篇说明文,一方面了解了关于麋鹿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还知道了写说明文,语言不但要严谨科学,同时也可以是有情的,有趣的。希望今天这堂课给大家的学习带来收获,也希望你今天的收获能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