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童心初中作文(2)

时间:2021-08-31

  《告别)写的是孩子离别母亲的情感。这可能是平常的离别,有如我们晚上道“晚安”,但也可能是一种悲枪的生离死别。联系泰戈尔的生平实际来看,我以为作品更富有生离死别的意蕴。你看,孩子要变成清风去抚摸母亲,变泰戈尔根据读者的要求又用英语重写,并赋予了“新月集”这样充满象征诗意的名字,从而受到全世界少年儿童和成人读者的热烈欢迎,并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主题就是讴歌童心与母爱,而两者的结合使它超越了以往一切单纯歌颂童心或是母爱的作品,而成为个中翘楚。

  泰戈尔对中国儿童怀有深厚、纯美的情感,1919年泰戈尔访华并作巡回演说,多次表达了他和印度人民对中国儿童的关怀和祝福。对于《新月集),对于这两首散文诗,几十年来在我国一直受到高度评价,其程度甚至超过了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吉植迎利》。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郑振铎赞扬《新月集》具有“不可测的魔力”,“它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郭沫若则专门撰文评价《金色花》等作品说:“此诗中所含的愿望正是儿童文学所当含的愿望,所刻画的儿童心中的世界正是儿童文学家所当表现的世界,便是儿童文学中的世界。”指出了它在世界儿童文学中的典范意义和崇高地位。现在,《金色花》正被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新教材),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告别》还少为人知,相信它一经评介,也必将与《金色花》一样,成为中学生最心爱的作品之一。

  永恒的童心初中作文【篇三】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那份烂漫,我的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深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童真的情感。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与草木为伍,采摘野花野果;下雪的冬天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又爱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又爱又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的情景。在三味书屋,虽然有老先生严厉的教诲,但仍敌不过学生们心中的童真。当老先生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有的正聚精会神地画画,有的正学着先生的读书姿态把头拗过去,拗过去。鲁迅先生在文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家人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一切的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这一篇,想必是鲁迅先生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吧!

  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趣事,还记忆犹新,时常忍俊不禁。我家在乡下,乡下的孩子,没有那么些时新玩具,但是,长满庄稼的田野,缓缓流淌的小河,河滩边青青的小草,种满豆荚和山芋的田野,都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我们在里面游戏,玩耍,还间或有很多的收获。我家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整天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爆米花,一起去村口那条清澈的小河里游泳。用条石垒起的河埠头,有许多大人和孩子。一些稍微大一点的,还从桥上扑通扑通往下跳,手脚并用的打着水战,溅起许多的水花,在那些个黑溜溜的身影中,也有一个白白的我夹在里面,一样的游泳,一样的打水战,那个时候,只有童年的玩耍快活,别的什么也没有。而如今,田野上早建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苦苦的努力,苦苦的“咀嚼”着书本,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吻,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始终珍藏着一颗童心,这也许就是我和鲁迅先生的相似之处吧!

永恒的童心初中作文

1.童心初中作文

2.永恒的春天初中作文

3.永恒的关爱(初中作文)

4.永恒的城堡-初中作文

5.永恒的天使初中作文

6.永恒的乐章-初中作文

7.永恒的内疚初中作文

8.初中作文之童心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