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2、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包括空间想象力、空间推理能力等)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教学重难点

  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天安门广场)请同学们看,这是哪儿?哪位同学去过天安门广场呢?能给大家介绍下你所了解的天安门广场吗?(如果班级里没有人去过天安门广场,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找天安门广场的相关资料,课堂上做介绍)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完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天安门广场,从不同位置观察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观察推理

  1、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摄影师”的游戏好么?图上标有四个编号。想象一下,如果你分别站在天安门广场的号四个不同位置,拍摄到的照片画面相同吗?想好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2、师:我们先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两幅图片,分别从哪个位置拍摄的?要拍摄到这样的照片,应该站到哪个位置拍摄?请你仔细观察,想一想。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汇报

  3、师:这两幅图,又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谁说的对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位置和位置都能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和左面,看不到右面,但在位置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要比在位置看到的范围大一些,所以左边的图是在拍摄的,右边的图是在拍摄的。

  4、小小摄影师的角色同学们完成的真不错,在这其中你总结了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找到拍摄地点与照片中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根据照片中的景物的特点,联系生活经验判断。

  5、师生一致得出: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同。

  三、练习

  让学生实际画一画,说一说。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同桌交流。

  左边的图是不马虎在A点看到的,右边的图是不马虎在B点看到的,不马虎走到C点时只能看到房子,看不到树。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模拟这一情境,增加体验。

  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修筑历史,掌握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三、实验目标

  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自由表达。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一、谈话导入

  1、谁去过天安门广场?有什么感受?

  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4、(课本插图)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他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教师过渡: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快快打开书27页,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的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最壮观、最宽广)

  2、提出读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字,描红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4、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最宽广、最壮观)

  三、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品读一二三段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的游行集会。”(课前准备)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

  a、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同桌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请学生填写小黑板,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

  相继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E、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让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吧!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