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中文专业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刍议论文

时间:2021-08-31

  外国文学是一门主要面向高校学生开设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课程,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校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形势比较严峻,大部分老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模式陈旧僵化、教学过程刻板枯燥,讲解的无非是文学史、作品背景、作品内容人物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此外,因为社会浮躁风气盛行,学生不读经典名著、不重视外国文学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令人忧虑。基于这样的形势,笔者在多年的外国文学教学中,大胆尝试一些创新学习的教学理念,探索适合于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的中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既学到基础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又拓展审美范畴,开拓国际视野,还可以掌握教学技能,奠定教学基础。具体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片段鉴赏法

  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缺乏激情,当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虽然关于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风格、作家作品简介、作品创作背景、作品人物性格和艺术成就等还是要讲授,但不能面面俱到,可以采用概述串讲的方式,将经典名著和一些精彩段落的诵读和鉴赏应作为授课重点,可以采用课堂朗诵的方法,唤起学生美好情感,使他们在诵读中感悟人物、了解人物,体会外国文学的魅力。例如,在讲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时,笔者在简要介绍作品背景之后,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共鸣。继而请学生带着情感朗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花园相会”“相思殉情”等精彩片段,读到动情处,个别学生流下了泪水。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诸如语言、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里主人公奇妙无比的冒险故事,以及歌德《浮士德》里的五个场景等都采用这种片段朗读加鉴赏的方法,学生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