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仪式与形式的议论文(12)

时间:2021-08-31

【篇十二:仪式,不止于流程】

  受制于快节奏生活,人们渐渐把仪式看作流水线上滑动的商品,一步接一步,周而复始,无聊枯燥然而仪式之富有内涵应不止于表面流程,而在于仪式本来的意义。

  仪式是人们表达美好祈愿的方式。一白脸一黑脸,一卖肉人一补鞋汉,再得须鬓飘扬的红脸壮汉,捧一坛酒,于桃花之芳园,叙结义之乐事,焚香斟酒,一个小小的结拜仪式,成就了以后生死不离的刘关张。中因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使死亡也捎上了一点美好的意味。我想,这就是仪式的魅力所在。仪式所带给人的不只是形式上的束缚,更是心灵上的契约。

  仪式的举行,往往给人一种庄严感,责任感。三尺讲台上,老先生那一声“上课”“起立”洪亮如钟。这看起来似微不足道的课前仪式,实际上是在表达对教育对知识的崇高敬意。

  抑或是家祠里的无言对拜,都是对婚姻,对身旁的人一次庄严的承诺。尽管流程不一,所发展的内涵与情感是一致的。有人说:“每个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带给亲人的是无尽的喜悦。而每个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带给亲人的却是无尽的悲痛。”这份喜悦,这种悲痛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来承载。就如刘亮程所说:“我们都活得太累,以至于忘了对一朵花微笑,这一片新叶欣喜若狂。”仪式并没有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是跟不上人们的物欲赛跑。当“双11购物节”比中秋节更让人们欣喜时,我们是该谴责中秋家庭团圆仪式太繁琐,还是反省一下自己的迷失呢?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春天播种,秋天收成者是仪式。传统文化是星火,仪式是火把,而我们都不是点火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小心翼翼地从上一代手中接过明亮的火把,维护它,珍惜它,跑过一段从摇篮到坟墓的路途,然后把它稳稳地交给下一代。

  不要再为仪式的繁文节而抱怨,仪式不止于流程,仪式其中的内涵才是仪式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