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议论文教学的策略方案(2)

时间:2021-08-31

第二步,为有源头活水来,日积周选精论据

  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其中前两种论证方法几乎篇篇可见。为了让议论文更有料,我们认为在议论文教学初始阶段,应采取有效策略督促学生重视论据的积累。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帮助学生选定一个专属名人,然后规定学生逐日积累该名人的事迹和言论,并在每周末自选最佳者加以识记,最后要求在各种作文训练中必须使用至少一个专属论据。我们以为,这样的做法能保证学生论据足够用、更好用和多使用,较好地解决了无米难炊和有米不炊的问题。

  为了保证这一做法的落实,教师应该做好以下事情:第一,要选定品格较高的名人库以供学生选择。笔者曾经尝试建立了一个60人的名人库,该名人库有如下特点:其一,涵盖面广。该库包含古今中外名人,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宗教、军事、艺术等领域。其二,回避过热名人。比如该库不选鲁迅而选周作人,不选司马迁而选纪晓岚。其三,选定名人资料丰富。比如台湾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丰富,著书百余部。第二,要不定时了解学生积累情况。除了检查学生积累的数量外,还要指导学生培养积累的目标意识,以提高积累的有效性。第三,要在学生的习作中评价学生的专属论据使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一般乐于使用专属论据,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应予以鼓励加分,而对于使用中出现硬套拖沓等常见问题,要细致旁批或面批。

  第三步,一石激出千层浪,浅入深出亮论点

  在议论文教学的初始阶段,结构训练和论据积累操作简单且易见成效,但它们都是议论文写作的辅料,一篇议论文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看论点的品质。我们以为,论点的训练不宜教条式地就理说理,也不能仅依赖有限的大小作文寻求提升,而可以通过课堂演讲这一形式加以训练。因此,我们将课堂演讲分为大小两种,其中小演讲是以名人名言为抓手,学生按照论证段基本模式,提前准备300字左右的文字稿,在课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论点及论证过程。之后学生就起发言内容的结构规范性、论点的深刻性、论据的新颖性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总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而大演讲则是每周五抽一节时间举行一次话题演讲,学生轮流做主持,并负责提供以时事素材为主的话题。其他学生则六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主持人展示材料后,每位同学思考5分钟后确定自己的论点;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论点,5分钟后选出组内认可的最优论点;第三步,组长向教师汇报所在组的论点,并简单陈述思考过程,经教师认可后简要写在黑板上,用时5分钟;第四步,组内第二次讨论,思考如何规范、充分地论证,约10分钟;第五步,每组组长发言,副组长可以补充说明,教师逐组点评,约15分钟;第六步,教师总评优缺点,并根据需要进行归纳总结,约5分钟。

  通过一年时间的尝试,笔者认为这样的训练方法有以下优点:第一,给每一位学生主动展示的机会,多数学生都会精心准备,在论点的思考上用力尤多;第二,两种演讲形式相互补充,不仅保证了训练的持续性,而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尤其是后者,论点的训练是全员参与的,组内讨论的,班内评选的,较好地呈现了论点思考的角度和深度,对细心的同学来说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第三,教师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论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指点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思考对策,提升教师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议论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教学的重点应在结构的规范性、论据的有效性和论点的层级性寻求突破。为了实现这样的突破,我们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以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快适应由记叙文向议论文的文体转换,写出符合基本要求的议论文,同时也为之后“提升阶段”的教学做好铺垫,最终让学生们写出各具特色的议论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