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爷爷让座》作文教学案例评析

时间:2021-08-31

  案例(一):

  培训的第二天下午,我正在批改孩子们上午的默写。放学了,班上三个男生背着书包来到张老师的办公室,拿着桌上的魔方就开始玩起来。为了和这三个孩子套近乎,我主动询问他们仨的名字并记住,然后问其中一个孩子是否能将魔方的六个面都能拼好,他很诚实地回答说还不行并拼好一面给我看。我及时鼓励了他,我能看出他脸上露出的浅浅的微笑。玩了一会儿,孩子们很自觉地找了个空位,开始完成刚发下来的试卷,我的周围立马安静了下来。这时候,张老师从教室回来,开始指导孩子们的功课。后来我才明白他们是班上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张老师是想把他们培育得更优秀。

评析:只是孩子们放学后的表现,当时张老师并不在,二年级的孩子在稍作游戏之后,能够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开始完成课后作业,可想而知,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和一位老师的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和优秀示范分不开。

  张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孩子们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辅导,可以看出张老师对待孩子是一视同仁的态度,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案例(二):

  孩子们巩固了基础知识之后,张老师将三个孩子喊到电脑旁开始辅导作文,而我作业也已经批改完了,于是我也成为了学生的一员。这是一篇看图说话的作文。图片上呈现的地点是公园,一位小学生正扶着一位老爷爷往附近的长椅上去休息,天空中还有一些小鸟。张老师的教学开始了,她是以提问题的方式来引导的:1.这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他叫什么名字?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明是要给老爷爷让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爷爷?3.小明是怎样过去扶老爷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