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折让记叙文充满魅力记叙文

时间:2021-08-31

  初中阶段写得最多的是记叙文,同学们最拿手的也是记叙文,中考作文也是以记叙文为主,所以大家一定要写好记叙文。写记叙文不要平铺直叙,平铺直叙的记叙文是没什么味道的。只有写出事物的复杂性、多变性,才能抓住读者的心。要知道,有波折的记叙文才会充满魅力。

  如何使自己的记叙文有波折呢?方法很多,如误会法、变化法、意外法、反转法、巧合法等,都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误会法。误会法是指文章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如微小说《艳遇》:

  公交车上,一美女含情脉脉地看着阿牛。阿牛羞红了脸。傻瓜,过来呀,美女说。阿牛想今天真是走桃花运了,就向美女靠近。到了一个站点,下去了两个男子。美女说,别误会,我是提醒你呢,刚才下去的那两人是小偷。隆不得他俩紧靠着我,阿牛赶紧伸手摸进口袋,钱都在,厚厚的一叠呢。谢谢你,阿牛说。

  阿牛开始还以为自己走了桃花运,后来才知道美女看他和招呼他是保护他钱财的一个计策,连忙谢谢美女。误会法,让这篇只有一百多字的文章跌宕生姿。

  变化法。作者在文章构思时,设定一个变化点,让主要人物跟着这个变化点的变化而变化,使文章波澜起伏,韵味无穷。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通过于勒“穷”与“富”的变化,让嫌贫爱富的菲利普夫妇在躲与盼、咒与赞中变来变去,让文童一波三折有声有色。再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作者通过狗的主人的变化,让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处置方法跟着变化,充分展示了奥楚蔑洛夫的丑恶嘴脸,让读者对文章的波折拍案叫绝。

  意外法。作者有意让事件的发展,出乎文中人物和读者的意料之外,等弄清事情的真相后,让读者感到虽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如《麦琪的礼物》:由于家境贫寒,妻子在结婚纪念日忍痛将自己长长的秀发剪下卖掉,换来钱给丈夫的表配上那条他最喜欢的表带:而丈夫为了给妻子买那只价钱很贵的发卡而将自己心爱而贵重的手表卖掉了。结果是,妻子有了梦寐以求的发卡却没了那长长的秀发,丈夫有了向往已久的表带却没了自己心爱的手表。结果出乎文中人物和读者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读者被夫妻俩的爱深深打动。

  反转法。作者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开始故意极力表现相反的方面,然后才猛地一转,表现作者真正想表现的那个方面,掀起波澜,让读者震惊。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他正派人±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

  反转法包括欲抑先扬法和欲扬先抑法。欲抑先扬法一般用于刻画反面人物。先浓墨重彩写其好处,到结尾才揭去画皮,还其本质,叫人大吃一惊。欲扬先抑法一般用于刻画正面人物。先写对人物的某种消极的、否定的看法,然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在关键处猛然煞住,来个逆转,得出一个新的结论。

  这种由“扬”突然一转归于“抑”,或者由“抑”突然一转归于“扬”的变化,能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反转法运用得当,写反面人物可使读者倍觉其丑,写正面人物可使读者倍觉其美,从而产生引人入胜、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巧合法。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起伏曲折的写作方法。例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一家去英国哲尔赛岛旅行,恰巧在同一艘船上遇到了于勒在卖牡蛎,见他穷困潦倒的样子,就视而不认,一家人乱作一团,像躲瘟神一样。太巧了,菲利普一家梦寐以求的人竟然这样相遇了,菲利普夫妇梦寐以求的发了财的于勒竟然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太让夫妇俩失望了。波澜由此产生,好戏由此开始。

  当然,要想真正掌握上面这些方法,得靠大量的写作实践。只要我们多下功夫多实践,一定能够写出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定能够让自己的记叙文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