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依旧美丽记叙文

时间:2021-08-31

夕阳依旧美丽记叙文

  我总想为老罗写点什么,但始终没有如愿,不是因为没有时间,也不是因为老罗是凡人,可写的事情太少,而是因为我的才疏学浅,文笔枯涸,很难写好他,反而对他是一种不敬、一种侮辱,所以久未提笔,搁置今日,但见老罗为学校的工作兢兢业业时,再一次激起我写他的欲望。

  学校有职工一百多人,论地位;老罗是雇佣工,论工资,老罗每月只拿1200元;论年龄,老罗今年六十岁;论工作精神,老罗的工作精神在全校是第一,所以老罗在学校是独一无二的。

  我认识老罗,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好水中学工作,好水中学是一所初级乡村学校,位于好水乡红星村,而老罗就是红星村的人,因此我们早就认识,但真正认识老罗,并让我感动的是在今年这一学期。

  现在非常流行名片,和人见面,首先要递名片,再谈工作,而老罗和人见面,给人的名片就是憨厚的微笑。

  老罗约有一米六的身材,穿着一身迷彩服,戴着一顶有点褪色的蓝色鸭舌帽,身体略微胖点,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微笑,这微笑像一朵饱经沧桑的花朵,虽不艳丽,却还是那样的灿烂,那样的富有感情,他笑的时候,在深深的皱纹里,荡漾着涟漪一般的慈祥和友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就是这张名片的主题,这张无需多言的名片拉近了他和人之间的距离,许多人愿意和他一起说话、一起工作。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些人对工作,就是拈轻怕重;对责任,就是推诿搪塞;对名利,就是垂涎三尺。老罗,对工作,却任劳任怨,对金钱,却视为烟云,这就是他的英雄本色。老罗雇佣时,他的工作就是烧水,晚上看守办公楼。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老罗一天烧两顿水,这是他的本分工作,但他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在烧水的时候,他和后勤上的人一起干着干那,真的像雷锋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只要把工作一分,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计较,更不推辞,维修电路,他走在最前,修理桌凳,他争先恐后,疏通厕所,他毫不退缩,晚上停电,他随叫随到,清理垃圾,他毫不嫌弃,春天栽树,夏天浇花,秋天护树,冬天扫雪,都有他的背影,这一天一夜,他起早贪黑,这一年四季,他从不闲着……这些活他一干就是八年,八年对一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那是人生漫长的一程,而老罗就是把这漫长的一程在学校无数的琐屑的工作中走过,在这八年中,他不知操劳了多少心血,白了多少黑发,流了多少汗水,没有人记得,在这八年中,他的工资由800涨到现在的1200,这1200元,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买不来一个女士皮包,买不来一件男士衬衣,买不来一桌好的饭菜,而这1200元,却买来了老罗八年的岁月,八年的心血,这是多没便宜的买卖啊,而这买卖,老罗做的没有人一句怨言,没有人一句牢骚,他像老牛一样默默无闻地甘愿奉献一切,在今天这个时代,真是令人惊叹,我想说,他没有像雷锋、王进喜一样,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英雄的名册,但他仍不愧是时代的英雄。

  老罗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这种敬业精神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年四月初,学校开始植树,绿化校园,这艰巨而劳累的工作,主要由后勤人员承担,这期间也有学生和其他代课比较少的老师参与。在这一月多的时间里,老罗没有离开一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休息日,他那忙碌而又无悔的身影,至今还在我的眼前浮现。

  第九周的一个休息日,那天我值晚班,我回到学校,已是晚上六点了,走进校门一看,让我大吃一惊,在校门口的两块空地上,竟开辟了两个花园,第一个花园已经把树栽好了,中间是两个高大挺拔的油松,约有五米多高,两边是两棵近四米高的云杉,前面是三株硬枝牡丹,牡丹两边还有两个坑,准备栽迎春花。

  我仔细地把他们大量了一番,只见他们浑身是土,一脸的疲劳,但他们看着自己的成绩,脸上绽出的一丝微笑,是那样的喜悦、那样的自豪、那样的欣慰,我又看了一眼老罗,还在不停地忙碌着,用铁杵子杵树坑,由于树大,害怕晚上起大风,把树吹倒,快七点时,校长又叫老罗几个,开车到一个地方拉迎春花,七点半时,车拉来了,这棵迎春花非常的大,往下抬时,老罗第一个拿起木杠子的一端,扛在自己的肩上,和另一个人抬下来,放在树坑里,他放木下杠子,站在远处一看,树偏一点,指点着把树移端正时,几步跨来,又拿起身边的铁锨,往树坑里铲土,我心里非常的敬佩,敬佩他干活从不偷一丝的懒、从不惜一点力气,即使流尽汗水,也不退缩,敬佩他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这种感天动地的精神,确实高尚珍贵。

  这个花园花木栽好,已经快九点了,他才回到宿舍收拾做饭吃饭。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平时看起来非常低矮的身影,顿时显得非常的高大,我也感到了自己的卑微。

  到了晚上,老罗来到门卫室,生气地说:“都是些啥人,栽树一个比一个日鬼,这样的人咋能教育好学生?”

  我吃惊地问:“咋了?谁又把你欺负了?”

  他说:“谁欺负我干啥,你看那么多的人,没有一个人用心思栽树,栽树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份责任。大树有阳面和阴面之分,栽的时候要仔细的分辨,阳面要对着太阳,这样树才容易活,栽开花的小树要看布局,要一棵一棵的栽,要和周围的树木搭配,栽成各种图案,才好看,结果人家是三四棵一撮,五六棵一捆,有的树连树根都没有埋住,你说这样栽树能活吗?不知对树木的那份情感哪儿去了?不知对学校的那份责任哪儿去了?”

  老罗叹着气,低着头,搓着布满老茧的双手,一脸的痛苦和无奈,我看着他为学校的事而操心,我对他肃然起敬。老罗,我是非常的熟悉,我以前教书的地方,就在他们村,他们村是靠栽树发家致富的,在全县都出名了,他们村栽的新疆杨和河北杨,运到内蒙青海宁夏等地,为那里的绿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对树木有着特殊的情感,也积累了一些知识和技巧。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由于身轻言微,根本没有人听他的话,只有他独自一人为这些树的死活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