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乘爸爸的车出去,车上放的是经典情歌《心太软》。爸爸笑着说:“你小时候经常听的,还会不会唱啊?”我窘迫万分,说:“早不会啦!”“你小时候很喜欢的啊!”爸爸感慨良多地说。其实我怎么可能不记得。这首曲子我这辈子可能很难忘掉了。
我与这首曲子结缘的年龄早就忘了,反正自从我记事以来就有它的存在。爸爸那时非常爱这首歌,在他的“熏陶”下,我居然会哼了。虽然我不明其意,也会跟着唱几句。
小孩子于三四岁时是最有趣的了。因为那时既懂一些东西又很童真。我也不例外,于是出现了亲戚们口中经典的场景,当众唱《心太软》。
据众人回忆和自己的记忆,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我站在姥爷的床上,拿着姥爷的手电筒充话筒,床上的枕头和被子组成舞台上的阶梯,大家就站在床边充观众。
然后我手执手电筒开始了人生第一场也仅此一场的个人演唱会。我开始唱道:“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唱到一半居然忘词了,于是哼着哼着就蒙混过去,就差没说“大家跟着一起唱”,惹得“台下”一阵笑。由于“年少无知”我便以为台下观众相当满意,就更加大胆,毫无顾忌地继续狂唱。
这时表哥拿着一个大一些的手电筒,对着我照,舞台效果继续加温。我唱完一段后,忽然觉得灯光太刺眼,于是一人饰多角,立马变身导演,严肃地指挥道“下面的灯光请注意,下面的灯光请注意,灯光不要太亮。”“台下”立马笑成一团,平时爱笑的早已发出各式的笑声,不爱笑的也咧开了嘴。可我居然不受影响,保持严肃,好像非常敬业似的。然后又继续唱《心太软》。这次不再是立正着唱,而是学着电视里的明星边走边唱,在床上走来走去,跳上跳下,还不停地招手。“台下”早已笑得面部抽搐,腹部抽筋,就差没有流泪。场面由于太逗了的缘故一度失控。最后,我实在没力唱了,才停止下来。我唱《心太软》的场景成了大家心中的经典,以致于长大些后,每次提及此事我都相当尴尬。
这一曲其实并非十分好听,但是我现在听起来就总是觉得一见如故。我知道,这大概就是珍贵的童年吧!
阳光明媚,一群老太太聚在凉亭里唱歌,我坐在她们中间,边听着她们用来自娱自乐的、时而走调的歌曲边画速写。
正准备收工离开,我从老人们平淡无奇的歌声中听见了几声乐器的声音,听起来就在不远处。我从没画过演奏乐器的人。于是抱着跃跃欲试的心态,我顺着那声音寻觅过去。
一棵桃树下,一位老人正如痴如醉的;拉着一把二胡,另一位稍微年轻一点的伯伯拿着乐谱和歌词和着旋律哼唱着。拉琴的老人坐在树荫下,把琴支在腿上,斜着肩膀。他的眼睛闭着,嘴入迷地半张着,头随着旋律的起伏和手臂的动作有力的甩着。他的手指看上去粗大笨拙,但在按弦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灵活,五个指头上下翻飞,像精灵般在弦上跃动,令人眼花缭乱。他的琴声时而轻松,时而紧凑,时而温柔,时而有力……琴声中透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喜悦之情,这段演奏足以令我这样一个对戏曲没有任何兴趣的人不舍得离开,这令我感到惊讶。我痴痴地听着,竟忘记了我来这里的目的。
曲终之时,他身边已经围满了人。老人
抬头,他脸色有些苍白:老人穿着病号服,他是在旁边医院住院的病人!
唱戏的伯伯放下歌谱钦佩地对老人说:“您真成啊!连谱子都不用看!”
“咳,都烙在脑子里喽!”他抚摸着琴,低头感叹,“多亏在这儿碰上您,让我过了把瘾。我都好久没碰这家伙啦!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这个,东城区西城区的俱乐部我都参加了,没住院时他们一拉曲儿就叫上我…嘿,你这琴好拉!”
“您得的是……?”
“心脏病,明天做手术!”
第二天就要做手术的病人,对生活如此热爱,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此痴迷和执著。现在在学校经常听到有人抱怨:“生活太无聊了”“活得真累”“每天都很没劲”之类的话,或许单调的生活,繁重的学习将整个人的感官变得麻木,消极,对什么都丧失了兴趣,可再大的压力也比不上第二天就要动心脏手术的紧张惶恐吧!这样的同学真应该去看看那位老人拉琴的样子,脸色的苍白无法隐藏他拉琴时候的兴奋与痴迷,蓝白条的病号服也挡不住他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无聊呢?
老人向周围叫好的人们点头微笑,虽然站在树荫中,但那满足的微笑让他苍白的脸上顷刻间洒满阳光。
我曾经收到过许多礼物,有爸爸妈妈给的,也有同学们送的……可使我久久难以忘记的礼物,要数舅舅送给我的一件礼物。
我的舅舅常年在上海做生意,很少回来,只是在农历大年的时候才有点时间回来看看我的外公、外婆。因此,我很难看见他。记得一次新年,舅舅回来了,看上去脸色比往年沧桑了不少。他慢慢地蹲下身子,抚摸着我的头,轻声地询问我:“考得怎么样?身体还好吧?去不去上海玩?”总是用一些温馨的话语了解我的情况,使我倍感温暖。=
20xx年暑假,舅舅在上海买了新房,多年的劳累奔波,总算有了自己的栖息地方。我有幸到上海舅舅家去玩。在那儿期间,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刚去不久,我就与姐姐为看电视,争夺遥控器吵了起来,双方都不甘示弱,正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舅舅走了过来,心平气和的给我和姐姐讲道理:“你们要学会互相谦让;俗话说‘多一份宽容,少一份争吵’……”我们俩才停止了“战斗”。当时,我非常羞愧,感谢舅舅为我开导,使我从中懂得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
在舅舅家度假期间,正好遇上我七岁生日。生日前一天,舅舅起得很早,到商场逛了一趟,给我带回来一个精致漂亮的书包。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儿,我早就为那个又旧又小的书包折腾得苦不堪言了。舅舅把我拉到旁边,对我说:“好好学习,考到上海来。”舅舅的那番话一直在激励着我不断进步。
去年,舅舅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离我而去。舅舅那年给我买的书包依然在陪伴着我,它深深地包含着舅舅对我的关心和教诲。他那慈祥的面庞,矫健的身躯,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每当我看见书桌前摆放的那个书包,不由地会想起往年在上海做生意的他——我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