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走基层活动征文精选

时间:2021-08-31

  【走基层活动征文_第1篇】

  眼下,在外出务工与在家种田之间,许多年轻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他们认为 “在家种田没出路,不如外面务工收入高”。但在随县安居镇王家沙湾村却有一位普通的农民,在家种植大棚茄子,依靠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的生活,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叫贺丛军。

  1月28日(正月初六)上午,我在王家沙湾村2组见到了贺丛军,他40多岁,全家4口人,是当地的种菜能手,还担任着村会计。据他介绍,这些年,别人纷纷外出务工,而他偏不赶这个时髦。他说:“外出打工能发财,我在家种田也能赚钱。”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一会,贺丛军把我带到他的蔬菜大棚。走进大棚,只见一米高的茄子枝上挂满了青茄子。已经采摘的几茬青茄子,都被长佳蔬菜公司收购走了,春节时销售,价格也很看好。说到这里,贺丛军是一脸喜气。

  据贺丛军介绍,他家目前建有两个蔬菜大棚,面积有1.5亩,先后投资近6万元。凭借新技术,加上辛勤劳作,头一个大棚第一年收回成本,还赚了2万元。第二个蔬菜大棚是去年建的,目前已收入4.3万元,都是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贺丛军说,现在全村70%的农民在家种蔬菜,少部分年轻人在外打工。不少的农户靠种大棚蔬菜发家致富了。如今,村里有4台小轿车,30多户菜农盖起了新房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告诉我:“我也计划近年盖两层楼,改善一下居住条件,让庄稼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走出贺丛军的农家小院,一幅对联让我感受颇深:

  上联:党的政策好赚钱机会处处有

  下联:凭借新技术在家种菜也致富

  【走基层活动征文_第2篇】

  “花城百花开,花开朋友来。”1月中下旬,花城广州一年一度的花市全面开放,集中展现了靓丽的城市形象、市民的文明素质,13个花市都突出“龙年”主题,惟妙惟肖的“中国龙”,将花城装点得美不胜收。

  以办花市为契机,广州集中展现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良好形象,为我们随州这些内陆城市,树立了榜样。

  花农、花商、居民共同装点花城。色彩缤纷的兰花、颜色鲜艳的杜鹃、硕果满枝的金钱橘……辛勤的花农、精明的商家,备足货源送到花市;花城居民、往来旅客,随意挑选着心仪的鲜花和盆景。养花12年的谭老板推出了系列兰花,其中一盆下山兰,长出12个花蕾,清香沁人心脾。据卖主黄老板说,它是从深山中发掘培育而成,非常珍贵。传统花卉品质好、价格低,如柑桔、菊花、墨兰、杜鹃、一品红,争奇斗艳。花市结束,片叶不留,地面洁美如初,整个城市几乎一尘不染。

  花城家家户户买花卉盆景过年,临街单位和住户将门口摆成花坛、花池、花园,条条大街都变成了花廊、花街、花市,艳丽的花朵、丰硕的果实,无比诱人,却无一人折枝。

  广州以办花市为契机,集中展示洁美、开放的城市形象,也展示了市民的文明素养。随州城的洁美,通过几年尤其是去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大街小巷都靓丽起来,一河两岸成为全国人居环境的范例。但到了春节前后,又有少数人乱扔乱抛,给洁美的随州打了折扣,给市民尤其是回乡过节的随州游子留下遗憾。其实,现代城市发展是一日千里,我们当见贤思齐,学习花城的文明和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