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剥芋
潮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头,民间有剥芋食芋之俗。这方面方志也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云:“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清嘉庆《澄海县志》说:“(中秋)用熟芋去皮食之,曰‘剥鬼皮’。”清乾隆《揭阳县志》载:“(中秋)或剥熟芋而食,谓之‘剥鬼皮’”。
中秋之夜,用芋头拜月娘,据说它有一番不凡的来历。相传,元兵攻进潮州城后,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还规定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其上哪家睡觉,尤其是新娶媳妇头夜要跟元兵睡觉。百姓忍无可忍,便利用中秋夜拜月娘之机,在月饼下垫一“杀”字白纸,并放一盘芋头祭拜,相约请元兵吃饼时齐动手起义。因芋头的“芋”字与潮州话“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百姓树立砍下胡人头颅打败元兵的信心。结果中秋之夜,起义如期成功。后来,潮人便世代保留中秋拜芋、剥芋食之俗。剥芋头皮即剥胡头皮之意,告诫人们不忘过去受胡人统治之苦,享受起义成功之喜悦。
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头拜月,以个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为佳品,即潮俗称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剥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乐趣。
四、燃塔、燃烟堆
燃塔是一种中秋夜孩童常玩的民俗游戏活动。它起源于何时尚不可知,不过清代潮州各县、府志对此也都有所记载。清顺治《潮州府志》云:“中秋玩月……儿童燃塔为乐。”清光绪《潮阳县志》曰:“(中秋)儿童则聚瓦片结小塔燃之。”
中秋节这天下午,孩子们四处收集残砖瓦片,选一个开阔的场地累砌瓦塔。小型瓦塔直径二三尺,高四五尺,大型直径七八尺,高丈余。叠砌的方法是取来几块旧墙土角或石条砌成塔脚,然后找来几块砖头砌起一个瓦塔门,用旧瓦片从塔脚逐层砌起来。架瓦片时注意留空隙,二片瓦之间留一空隙,第二层就在下层的空隙处叠起来,依次砌上去。在叠砌时逐渐收缩,成塔状,最后出现塔尖,用一砖片盖于塔尖。塔中央一般插有一根较粗的木条做塔心,烧塔时可以不断燃烧保持火势。砌塔时下面要留有“灶口”,并用柴草填实塔里。黄昏时分,孩子们便把柴草点燃。燃至夜半,熊熊烈火从砖瓦的缝隙向天上窜。这时,他们又将准备好的松香、食盐、硫磺和鞭炮往塔里撒,发出噼啪作响之声(似鞭炮)和蓝色火焰,甚是好看。
潮俗中秋烧瓦塔有两层意思:一是纪念当年潮州人民燃放烟火约好杀掉元兵的信号;二是因潮音瓦与“蚁”同音,烧瓦塔读成烧“蚁”塔,把蚁烧死。俗称中秋烧塔会把各家各户的蚂蚁烧去,来年不再有蚂蚁或减少蚂蚁的为害。
潮汕有的地方现在还有赛烧塔之俗,以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为胜。揭阳炮台等地,则有搭竹塔之俗,塔高有达数丈者。燃烧时,全塔尽烧,火势猛烈,更为壮观。目前,一些旅游景点,如汕头中信度假村、澄海莱芜景区,也有在中秋夜举行烧瓦塔活动,吸引游客。但他们已把原来低档次的瓦塔发展为红砖塔,如中信度假村请泥灰工把2800多条红砖搭建起8米多高的砖塔,用水泥拌细沙把砖条粘固,像一座壮观的建筑物。塔建在沙滩上。中秋夜晚,观赏烧塔的游客簇拥海滨,被烧得通红的塔身与明月大海交相辉映,辉煌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像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
五、游月娘
在潮汕,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爷爷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把竹子劈成竹篾,扎成了面盆大小的骨架,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地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下到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六、观神
“观神”、“落神”即请神,是昔时潮汕中秋普遍存在的一个神秘有趣的迷信活动。据说,一到中秋夜,诸神也都出来游玩赏月。因此,这一天,人们(特别是妇女,民间有“八月俏(狂)姿娘”之称)只要通过特殊的降神仪式或咒语,就可以使神祗显灵。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搞请神活动,有“落老爷”、“观亡魂”、“观篮姑神”等多种。此外,还有男孩子们玩的“观戏童”、“观蛤蟆神”、“观猴神”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游戏。观神时,要按请神、催神、退神三个环节分别唱“请神曲”、“催神曲”、“退神曲”。观的神不同,所唱的曲子也不同。
落老爷,也叫“问死鬼”,是以一个会“落神”的妇人做主体,俗叫“同身”(即神灵“藏身”的谐音),并让许多妇人念着咒语,使“同身”进入半睡半醒状态。不久“同身”便“神鬼”附身,怪话连篇,回答众人提出的问题,似真似假,神秘莫测。
观亡魂的方法,同落老爷差不多。只是落老爷谈些神话,观亡魂则谈些鬼话和私人家中的事情。有时因言语的恳切,表情的逼真,常使家人伤心落泪,使场面变得阴气森森。亡魂也可以在落老爷的时候借灵谈话,不一定要特地请魂的。
观篮姑神是一种游戏活动,也须用迷信的咒语,在厅里焚香,反复念咒。先让两个小孩子扶着旧竹篮,罩上一件老妇女穿过的旧衣,走到垃圾堆前请神。当神来的时候,那竹篮能自行摇动。人们问以人数、年岁等简单事物,皆点头置答。
观戏童是一种孩童常玩的游戏活动。观戏童即由青少年们推选出几个人,手捧香火,到野外水田地插上香火,拔来一株水稻,再插上香火,带回村里晒谷埕上,反复念了十几分钟咒语后,就会见有一少年像青蛙一样跳起来,手舞足蹈地唱起戏来。其余人便也跟着跳起来表演对唱,有的是曾见过的戏文,有的是临时凑出来的。当有人呼叫其名,或往其脸喷水时,他们才能清醒过来,不然还会继续唱下去呢。这种观戏童风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还可看到。
“观蛤蟆神”、“观猴神”等活动,其性质与观戏童差不多,只是所使用的咒语不同而已。当神降落之后,就会出现有人能象蛤蟆一样钻涵洞,跳石头,或象猴子一样攀竹丛,爬大树等情形。
观神实际上是一种“催眠术”,利用人处在半睡眠状态下的下意识活动进行引导,虽含有一点科学道理,但迷信成份甚浓。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观篮姑神、观戏童等巫术游戏活动已被历史潮流所淘汰。不过在偏远落后农村,观亡魂等迷信活动仍存在。
【潮汕庆祝中秋节的六大习俗范文】相关文章:
8.潮汕冬至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