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选心理的作文合集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的作文 篇1

  乙:从陈老师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陈老师很注意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以中心思想为标准区分主次。

  譬如,在布置要求时,她说:“如果以‘温暖的集体’为中心思想,应该重点写哪些材料?”在学生思考回答后,陈小平老师小结道:“一个突出老师,一个突出同学,作文以这两个材料为重点就把中心思想突出地表现出来了。”自始至终强调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确定重点材料的标准。

  甲:陈老师这样的安排是符合“比较”的个性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指出:有一定的标准才能进行比较。人排队以个儿高矮为标准。文章材料的排队,得看文章的中心。如果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比较;如果标准不明确,“比较”,也就不会有什么结果了。

  (三)比较过程——一种特殊形态的分析与综合

  乙:从陈老师这一教学片断中,我们还可以剖析出儿童在比较阶段的心理过程。

  譬如,当老师提出“如果以‘温暖的集体’为中心,确定重点材料”的要求后,儿童为了找出最能突出中心的重点材料,他们首先得把与中心有关的所有材料具体地加以分解,弄清每一个具体材料的实质意义。

  甲:这实际上是一种分析,是对一个个具体材料的再认识。

  乙:紧接着,儿童还需将这些材料的意义与已确定的中心联系起来,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弄清哪些材料与中心关系最密切,找出重点材料,确定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可以说,这实际上又是一种综合。

  甲:对!从心理学角度看,比较,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分析与综合。

  儿童只有以文章中心为依据、为标准,同时又深人分析每个材料的意义,通过综合比较,才有可能正确地确定材料的主次关系。我们的教学就应顺应儿童这一心理过程,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能力和习惯。

  乙:在刚才的教例中,陈老师的提问与小结,则正是顺应了这一心理过程。这对发展儿童通过比较确定主次的能力,培养他们以文章中心为标准,进行分析、综合的习惯,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甲:当心理活动进入比较阶段的时候,学生可能遇到新的问题:比如感到对已选取的材料不满意、不满足。这反映了在取舍阶段的认识还不够深人,分析不够细致。这是思维深化以后,常常碰到的事。 发生这种情况,就要重新认识有关材料,以至重新搜集这方面的材料,直到满意满足为止。这又是对所取材料深化认识的过程。

心理的作文 篇2

  整天沉浸在数理化之中,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这些“必修课”,是“押”着人往前走的。对我来说,那神秘的心理学才是我想去真正选择的一门必修课。

  从小我是跟着妈妈在医院里长大的,这也让我看到了一些一般人看不到的场景:急诊室外嚎啕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响着;家属们在门外,发了疯似的哭喊着,而那病人躺在门内,就那么躺着,一动也不动,已然离去,任由他们为自己哭着,这场景着实令人揪心。我十分惊讶,或说是不敢相信,一条生命就在我的身边飞逝了。那是一个人呐,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在我的身边,离我那么近,就这样没了,不在了!他们把眼泪流光了,麻木的坐着。我很想去帮帮他们,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去帮,那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与惋惜。

  妈妈科室里曾经有位阿姨,在看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之后,对于生命的意义,对于生命的看法、心态已然扭曲。在救了那么多人后选择了自杀。但幸好被他人发现及时制止了。

  这两件事对我的心理触动极大,我在思考如何去帮助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打开那个心结,去深入他们的内心?我找到了唯一的途径——心理学。

  我也借到了心理学百科全书,去学习了最基础的那一章:如何去调整自己。到了中学以后,我主课成绩大跳水,语文成绩从“九”开头跌到“七”开头,又住宿在学校,找不到一个能倾诉的对象。心情极压抑时,我有时看到那窗仿佛有一种想扑出去寻求解脱的可怕想法。我也尝试着去调整自己,用书中学到的一些解压排解方法,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去寻找自己所在乎的,觉得充满生活意义的事情。慢慢的,慢慢的,我也能够去接受、接纳自己,从自我的轻度“灰暗郁闷”中走出来。在学校里,我也会去寻找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去向她咨询一些调整自己,发现自己,发掘自己的问题;偶尔也随妈妈去听一些心理讲座。

  有人也许会说:心理疏导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为什么要去学?但我认为,机器根本无法去疏导人类心理,他们根本不可能真正与人类相通心灵!怎么去疏导?若这门课真的被取代了,至少,我还能去开导自己,让自己在必要时走出自己的阴影,战胜生活的磨难。

  让心理学成为我的必修课,去调节自己,去接纳自己,也可以去关爱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给心灵松绑,提升生活质量。

心理的作文 篇3

  “好!现在,你们右手上拴着只气球,它很轻很轻,轻得要把你带上天。但你的左手却挂有几斤铅球,它很沉很沉,沉得好把你拖下去。”林老师的话像是从天上飘来似的,悠悠地、连绵不断地贯入我们的耳朵。于是,我们仿佛是被施了魔法似的,觉得左手愈加沉重,而右手却轻轻的,似乎真的拴着个气球。

  “现在,你们可以睁开眼睛了,但请不要动。”听到老师的声音,我们惊奇地睁开了眼,惊喜地发现:我们的手臂并不同于被施了“魔法”前了,而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了!与老师先前说的一模一样。

  “咦,这究竟是哪门功课?那老师竟是魔法师!”嘻嘻,让我来偷偷告诉你们吧!我们六(2)班的林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自我暗示的心理课。

  林老师对着我们那42双疑惑的眼睛,报以神秘的微笑。之后,又压低了声音,悄悄说:“这招叫做心理暗示。心理暗示也分为积极和消极。积极的心理暗示能使我们——”“成功,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使我们失败。”底下几个聪明、性急的同学率先喊出声来。

  接下来,林老师给我们看了2个关于心理暗示的小故事,还让我们这些魔法学徒自己做个小实验,再次分享实验感想。魔法师——林老师先是让我们在一张纸上写:我想做件什么事,第二个句子时把“我想”变成“我无法”;第三个句子时把“我想”变成“我一定能”。每句重复读三次。

  我迅速地动笔写下了这三句话,刚开始读:“我想教会姐姐弹一首曲子”时,平平淡淡,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读到“我无法教会姐姐弹一首曲子”时,胸口仿佛一般,压着千斤的石头,心中十分不快。一种烦躁油然而生,顿时眉头紧皱,恨不得立即停止,把它扔到一边去。但是,我还是克制住了这内心的欲望,强忍着耐心继续读第三次。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呐!刚刚乌云密布,现在却又拨开乌云见太阳。一句又一句的“我能”不禁使我热血沸腾,斗志激扬,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我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其他同学也都有着同样的感想。

  下课前,林老师还送了我们几句意味深长的话。这堂课让我们感觉奇妙,而又兴趣盎然。我们的心理暗示就好比一个人站在镜子前面,你对镜子里的人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心理暗示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所以请大家尽量不要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心灵更加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