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选心理作文合集十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作文 篇1

  英国科学家发现,人类在决策时也有“羊群行为”,会盲目跟随他人的行动。他们相信这项发现将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灾难管理方面。相关论文发表在20xx年2月的爱思唯尔期刊《动物行为》(Animal Behaviour)上。

  由利兹大学Jens Krause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做了一系列试验。试验中,大量志愿者被告知在一个大厅里随意行走,不允许互相说话。只有一部分志愿者事先得到具体行走方向的指令。试验结果表明,5%按照指令行走的志愿者就可以影响至少200人的方向选择。其余95%的人都会选择跟随那些按照指令向同一方向走动的人,而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Krause教授说:“人的这种行为特征与动物群体行为非常类似。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从众行为,这并不奇怪。该研究的有趣之处在于所有志愿者在没有语言和手势交流的情况下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从众行为。并且,绝大部分的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被其他人引导。”该研究项目由Krause教授、John Dyer,以及牛津大学和威尔士班戈大学的同事共同完成,

  在此研究之前,荷兰乌特列支大学的Simon Reader教授研究发现,大部分人都喜欢玩一种名叫“学领袖”的游戏,即使那位领路的“领袖”并不知道是要去向何处。让人更感奇怪的是,即使其他人发现了一条捷径,他们依然会选择跟随‘领袖’,并且告诉其他人也跟上来。

  这项研究发现可能会在建筑物或船只灾难发生时的疏散工作中挽救生命,可以利用人们的从众行为引导快速疏散。

心理作文 篇2

  今天早上我在路边排队买小笼包,排在我前面的一名学生。他原本安安静静的排着队,但是一下突然转过,朝着马路对面的某个人的名字喊话,我顺着他喊话的方向看去,马路对面是一个男生,应该是他的同学吧,但是貌似那位同事似乎没有听到她的呼喊,然后径直的走着,慢慢消失在了马路的尽头。

  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小男孩说了一句话,“没关系,可能是距离太远了,他没有听到。”他并没有回答我,买了小笼包,就走了。当时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对他讲那句话。后来我自己分析一下,可能是因为我觉得这个男孩因为他的同学没有理他,会让他觉得沮丧、失落,而我对他说那句话就是想安慰他。但是我可能并不只是是想安慰他,我真正想安慰的,或许是在我内心里住着的像他一样失落的小孩吧。因为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害怕我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别人不理我,这样会让我觉得别人是故意不想理我的,是他们不喜欢我。但是当别人向我打招呼,我没有回应的时候,过了很久别人会问我为什么不理他。其实这个时候我会感到害怕和紧张,因为我怕他误会是我故意不理他的,所以会拼命的去解释,到底是怎么回事。

  怕别人不理会我和怕别人误会我故意不理他,这就是我心里的按钮。

  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我们很有可能会因为对方的一件小事儿特别的生气,怒气冲天,小题大做,很有可能是因为恰好别人按到了我们的心理按钮。心理按钮是我们成长过程中被设定在一个内心深处的一颗种子,别人说了某句话或者做了某件事情,好像就按了我们的心理按钮,然后这颗种子就开始慢慢的发芽。

  我有一个朋友,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不错,但他的身高却不是很高,他在上学的时候就成因为身高的问题,遇到了一些挫折,被同学嘲笑,被喜欢的女生拒绝,因此尽管事业上发展的很顺利,但是他的身高问题却一直是他的心理按钮。如果别人说他个子矮,或者别人一不小心按到关于身高的这个心理按钮时,他就会很容易生气,难以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还有我的一个亲戚,她看到她的老公下班或者是周末休息在家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打瞌睡,就会特别生气。原来她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失业,而且特别懒惰。之后不去找工作,整天都在家里无所事事,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不做家务,有的时候还会骂她的母亲,家里的经济来源基本上都是依靠母亲,生活条件也不好,所以她的母亲特别辛苦,因此她看到了老公躺在沙发上这个样子的时候,就会想到她对父亲的不满和愤怒,她父亲的行为也就是她的心理按钮。

  所以我们都应该明白,很多时候令我们生气的并不是对方的行为,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理按钮,我们的负面情绪和痛苦其实与别人无关,别人只不过是不经意间按到了这个按钮。所以当我们愤怒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我们为什么会愤怒,不要因为对方无意的行为而去生气。你鼓起勇气去问别人,这样你就会得到答案。心理按钮也会被撤消,从而心理按钮在我们心里种下的的那颗负面种子就会枯死。直面自己的心理按钮,就会发现,其实心里按钮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心理作文 篇3

  有的人会有心理障碍,有的人就没有,而我的心理障碍就是——害怕,也许大家认为害怕就是胆小,而我的害怕不只是胆小,还联系着许多的事情。

  上课时不敢大声讲话,因为害怕出错被同学笑话,也会被老师批评,我知道老师多次对我说:“说错了也不会被批评。”可是我就是克服不了这个心理障碍,读课文时也一样,在与大家一起读书时,比较好,也没那么多的读错,而站起来读书,朗读就会磕磕巴巴,身体发抖。其实我每次都想举手,但好不容易举起来了,可想说的,已经被正在说的那个人说了,我感到高兴,因为我说对了;但又感到失望,因为我也想说这个,但他却先举了手。记得读过一篇文章,当时主人公有个理解她的老师,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个理解自己的老师呀!

  害怕——这个心理障碍给我带来了许多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克服这个障碍,不再被它“打倒”。

心理作文 篇4

  当一些老师在讲台上“趾高气扬”地“您必须给我做完这个……”“今天必须做完那个……”“今晚检查,一定要背过……”,……当我每听到这些命令时,心里总是咯噔一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凭什么让我必须今天做完这么多?老师你自己为什么不做?你让我做我偏不做。”这种思想时时浮在脑海里,一天、两天、三天……到后来一见到老师眼就想斜视,一见到他就心里不痛快。随着时间的增长,我的学业,终于没有学好。而那位老师仍然每天都在发布“命令”,仍然挣着他的工资,我终于被气死了。

  这位同学的思想叫做“逆反心理”,“逆反”就是说观点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一定要与你的意思相反,而不管谁的观点正确。“我对,当然神采奕奕,得意洋洋,你对,我也要从墙缝里找个理,和你辨辨,就是和你过不去,把你气死我最高兴”。好、好、好,真勇敢,把老师气死了,同学们可能就都考上大学了。三天气死一个老师,五天换个新老师,那我们的学业就……

  15-22周岁的高中生已经长大成人,思维方式日渐成熟,自然不会束缚在传统的观念中,总想有些创新,这是好的,这也是发展各种能力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不过如果把这种思想变为和同学、和老师、和家长对立的思想,那也是特别见效的,不过结果是:不团结和学业无成。

  如何利用我们日渐成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应该把自己要思考的对象正反两方面都想一想,我问几个“为什么”“行不行”“好不好”。你是否同意别人的建议、你是否服从或部分服从别人的“命令”,这要看别人的建议和“命令”中,有多少对自己和大家有利的成份,有多少负面影响。聪明的人总是能找到自己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好方法,那么此时别人的建议和“命令”就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他们知道,不分清红皂白的“逆反心理”只会葬送自己的能力和前途,而老师、天气、不平的事天天不断,这些只能作为我们生活中,苦、辣、酸、甜的调味品。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