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幸福作文1200字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那个时代,每一个小小的,看起来毫不重要的,片刻的决定,都可能是一辈子命运的转折点。”龙应台说,“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龙应台的话,印证了很多船员的命运。他们当中有的是学校毕业分配来的,有的是复员退伍安置来的,有的是招工顶职进单位的,“上了船,就是一生。”
我经常与他们接触,经常问他们:“孤独吗?”“寂寞吗?”“想家吗?”我知道,他们常年在外漂泊,远离故土,远离亲人,孤独、寂寞是难免的。可他们回答却惊人的相似:“我们很幸福。”
真的幸福吗?带着疑问,我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后,彻底改变了我当初的看法,他们说的全是真话。
五月份,北方的天,亮得特别早。工程船主要负责围海造地吹填和港池清淤。当班船员,熟练地操作设备,看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各种数据,一位当班驾驶员开心地笑着。我问他:“怎么偷着乐?”“浓度高,效益好,单位发展了,我们才有前途。”这位当班驾驶员,名叫罗帅,海南岛海口市人,广州航校毕业来的,是一名朝气蓬勃的年青人。朝霞映在他的脸上,一脸的幸福。
上午需要移锚定位。10点钟以后,有6级左右的西南风。他们熟练地起锚、抛锚、换桩、移位,接着整理管线。动作熟练,身手敏捷,边干活,边哼着歌,先是一个人唱,接着是男声集体合唱。海风断断续续地吹来歌声。我听见了,那是一首“咱们工人有力量”,久唱不衰,非常有穿透力。我问旁边一位名叫刘雷的水手:“工作量这么大,累吗?”“我们都是老师傅了,干这点活,轻松。”他看着我,“嘿嘿……”地笑着。然后拿着板手,走向浮管,一脸的骄傲。
晚上,有一位同事过生日。船上领导特意安排会餐,项目部领导也上船祝贺。二十多人分成两桌,聚在一楼餐厅,船上有规定,当班期间不能喝酒,他们就以茶代酒,共同祝贺着这位同事。每一声发自内心的问侯,每一句真诚祝福的话语,都让人感觉到:像兄弟,像家人,很温馨,很亲切,很真诚。船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这位过生日的职工,名叫张佳庆,从头到尾,他都坐在主人席人,一直快乐地笑着。我看得出来,他很幸福。
我看完中央一台《新闻联播》后,问一位站在船边、刚刚给家里打完电话的船员:“给家属汇报工作?”“不是,给女儿打的。”接着又马上补充道:“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名牌,咱们船员智商高,小孩聪明。”说完,大声的笑着。我能想像出他家庭的幸福。
我被这种家的氛围感染着。一条船,一个家,在船上生活的都是男人。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雄性的气息。可他们生活在一起,很团结,很融洽,很有事业心,很有活力。以至于在一起生活,很少红过脸。
晚上,劳累一天的船员,很快进入梦乡。我却辗转难眠。我在想:到底什么才叫幸福?
有人认为,整天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或者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那叫幸福。但我认为,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肤浅的。
有人觉得,有很多钱,有很好的房子、车子,随心所欲的消费,这叫幸福。但是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这种幸福不叫幸福,没有“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那种意境,那种倾心相许,那种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那么,船员呢?
这是一批崇尚事业的集体,他们自觉地把幸福与事业、与岗位、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工作、学习、生活在一个和谐的集体里,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自己的一份报酬,很勤奋,很努力,很踏实,很满足。并且有着很好的职业安全感和个人发展的上升空间,成天都生活在幸福的雨水和阳光中。当一个人把幸福无限地放大,结果带来的是整个集体的幸福。
于是,我又想起了龙应台的话:“上了船,就是一生。”是的,上了船,就是一生,一生都幸福。
前些年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民讲自己的理想,说如果有一天他当了村长,全村的粪就由他一个人拾。说时,洋溢着一脸的憧憬与幸福。
现在,这样的笑话可能流行不起来了,但农民的幸福感,仍然与城里人的幸福感完全不同。
小时候过春节,母亲总说:“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于是,烧了一碗热水,洗湿了我乱蓬蓬的一头黑发,一把老剃头刀就呼啦呼啦地刮将起来,说是剃光头,其实是剃成了茶壶盖。出得门来,一脑门的轻松。后来才理解,剃个光头,那就是农民的精神面貌。
过年能杀头猪,不管大小肥瘦,那可都是欢天喜地的事。但这肉可不能都吃完,父亲还要扛了一根猪腿到集上去卖,然后买回来三五个纸炮、一副春联、两张门神,还有一把水果糖、几尺花布。
有了这些货,“年”就更像“年”了。
那时,我还不知道城里人怎么过年,也不知道谁家过年还会比我们家的“年”更幸福。
后来,我从农村来到城市,成了一个西装革履的“农民”,老听城里人讥笑乡下人:“三十亩土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起初,我很是疑惑:有土地种,有耕牛养,有老婆疼,有孩子爱,温暖的炕头上一幅天伦之乐图,难道不幸福吗?要是这算不上幸福,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人要逃离城市的“幸福”生活和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官场而来到乡下,去过田园生活呢?比如陶渊明,放着县太爷不当,就要跑到乡下悠然见南山去了,在城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却为了乡下的一把米累弯了腰。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理的感觉,它甚至与收入和物质、环境条件无关,它只与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有关。穷人有穷人的幸福,富人有富人的不幸。
早在1950年,美国的两位社会心理学家默顿和凯蒂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美国空军军官的晋升要比陆军高许多,可是,空军军官反倒更为不满。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相对剥夺感,指当人们选择了某一个参照群体之后出现的感受。
幸福的参照物很多,可以选择与别人比或与自己比,可以选择与自己的过去比或与自己的未来比。农民的主观幸福感来自他们常常与自己周围的人比,甚至与周围不如自己的人比,与自己的过去比,或者与自己的父辈比。即使与城里人比,也是拿人家的劣势与自己的优势比,比如城里人生活的不确定因素多,经常受到下岗的威胁,而且在单位竞争激烈,甚至有些人在单位勾心斗角,追名逐利,活得太累等等,而朴实憨厚的乡下人则没有这么多顾虑,他们思想相对单纯,对变化了的生活一直怀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可以满足于一袋烟、一壶小酒,甚至满足于今天早上他的老牛吃上了一把嫩草。一场好雨、一茬庄稼的丰收,都使他们感到城里人无法体验的幸福。更何况他们从来都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他们不会把吃苦受累当做受罪。
甚至我有时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发表在蓝天白云和宽广的大地之间,任何绘画都画不出一片麦浪的动感和一望无垠的油菜花的清香,任何书法都无法达到山顶上一棵老树的苍劲,任何一首诗都没有农民的镢头抒写在大地上的句子那么坚实深刻,任何音乐都无力表现一片豌豆在阳光下爆裂的美妙。我还可以说,一个农民就是一个将军,他指挥着一场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持久战。农民的成就感最大,他们没有理由不感到幸福。
但有时,我也感到农民的幸福感,来自于万不得已,甚至有时是一种就范。农村还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农民还有那么多的难处,但有幸福感的人一定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的人,他们一定是一群乐观向上的人,他们与怨天尤人、满腹牢骚者格格不入。我相信幸福是可以传染的,幸福是可以扩大的,农民是些辛苦着、劳动着并快乐着、幸福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