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的幸福作文

时间:2021-08-31

彼岸的幸福作文1

  搞怪的不是红绿灯,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许多人在忙于寻找彼岸的路上迷路,那就像是手中握着一颗糖,却偏偏要尝对岸的糖,最后被水流冲走,对岸的糖愈来愈远。

彼岸的幸福作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从咿咿呀呀的小孩蜕变成一个明事理的打孩子了,不久后我们会经历高考,去新的城市念大学,离家也会越来越远,这时你又是否还记得彼岸的幸福呢?

  变得幸福是家,是一个在你无依无靠时却为你敞开大门给你慰问的家,是一个在你在兴喜时愿意为你倾听的家,每每想到“家”我内心都有无限感慨。

  小时候总认为摆开父母束缚就能得到自己的海阔天空,可是后来才发现地球是圆的,从家出发绕了一圈却又绕了回来。那么彼岸的幸福应是家吧!记得是许多年前,一日下午我一个人偷偷来到母亲房间“探险”,就像是征服敌国一样,我开心地在房间探索着,房间里月牙般的灯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吸引人,再加上少女服装无不吸引着我的目光,我打开母亲的衣柜,看到了一件件连衣裙,我的眼睛似乎被它所定格。我伸出手去拿,可在裙子下方我发现了更吸引我的东西,如果刚才那只是一株树木,那么这肯定就是一片树林。一个美丽的音乐盒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迫不及待打开它,想把它占为己有,于是我把音乐盒拿走,晚上母亲问我:“宝贝,你有看到妈妈的一样东西没?”我红着脸不承认,最后在母亲的搜查下找到了音乐盒,她大声斥责我,我出于爱面子和她顶起嘴,于是跑出家门……现在想想也觉得可笑。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后来在我醒来后发现床边多了一杯牛奶和一封信。大概天下母亲都一样,对孩子的爱丝毫都不会减少,彼岸的幸福也常常撩动你的心弦。

  我又站在彼岸的路上,但,这次我没有迷路,我拿着手中的糖等待着彼岸的列车开过,我看准时机,搭上了正确的列车,去寻找关于母爱幸福的旅途。

彼岸的幸福作文2

  盛夏的六月,淡淡的念想遥远的家乡。静静的给自己倒杯清茶,透明的玻璃杯里荡漾着翠绿调皮的精灵,在小小的杯里自由飞舞。薄薄的水气袅袅升起,慢慢的慢慢的朦胧我的视线,笼罩我的脑海。人是很容易怀旧的感性高级动物,不知不觉一路走来,恍然发现已步入中年的行列,轻轻的留念一段岁月,搁浅生命里那些青春年华,感动生命是如此的安好!

  静静的阅读着余光中老师的乡愁,轻轻的听着楼下民工或高或低的乡音,心里在悄悄弥漫着一种叫乡愁的情绪,带着淡淡的忧伤,浅浅却力大无比侵袭藏在胸口里面,那颗热血澎湃却非常柔软的心。

  离开家离开父母的时间越来越久了,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到麻木不仁,直到听到那一声乡音,暖暖柔柔的方言,足以使你泪流满面,原来活着就是生命里最大的感动。那一刹那,工作上的苦累,生活里重负在那暖暖的乡音里得到了释放,像是父亲温暖的大手在抚摸那颗疲惫的心,像是母亲微笑着温暖的怀抱流浪已久的游子。乡愁呀,在闷热的六月,你就像高空上火辣火辣的骄阳,烤炙在我亲爱的民工老乡们挥汗如雨的后背上,在我的心底哧嗤的响起。

  站立在岁月的沟坎里,我虔诚的重新审视已经走过的年华。70后,80后,90后,都注定是到处漂泊的一代,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目标相同的志在四方。我们的父辈含辛茹苦的生养的我们,在我们长大以后却毫不犹豫放飞的我们,有多少次记得父母还站在村口痴痴张望,一如我们当年离家的情景。只是,你是否能透过高度近视眼镜看见父母的双鬓已生华发。只是,你是否感觉到父母的腰身已不再挺拔如松。唯一不变的是,你依然能在父母已经慢慢浑浊的眼睛里看见清晰的你。

  乡愁呀!,你就是我母亲亲手做的豆腐酿,快乐时想你入口清甜醇香,新鲜脆嫩。每一次回家,母亲都会用古井里的水,自己种的黄豆,用石磨做水豆腐酿迎接我,十几年来从没缺席过。乡愁呀,你就是我母亲亲手做的苦瓜酿,悲伤时想你苦涩后那份浓浓的的爱意,那份浅浅的苦涩后绵长甘甜,那张透过泪水仍然清晰微笑的脸。乡愁呀,你就是我母亲亲手种下的黄皮果树,每一年的盛夏,黄皮果飘香的季节,我的母亲就会守候在黄皮果树下,数着日子,等最枝头上的果子熟透,就是我们进家门的时刻到了。

  也许父母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温暖的风景,在这美丽的风景里,需要我们自己来着色,来点缀生命里最好的自己,努力的工作,快乐的生活。父母温暖的微笑里包容着我们曾经的伤痛,鼓励着我们坚信雨后的彩虹更加阳光灿烂。

  远眺新城的工地上,我的民工老乡依然在骄阳雷雨掺半下不知疲倦的忙碌着,也许是为了美好生活的拼搏,也许为了实现儿女的大学梦,也许为了住上新房子,和我一样漂泊在这个异乡里。愿我们都安好吧!心底静静的祈祷,收回目光,在轻轻的佛教音乐里,静静的敲打键盘,我的书房里就这样轻轻弥漫那一抹乡愁。

彼岸的幸福作文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攀山戏水已成为当代人怡情休闲的乐事。端午假期本应是亲水的季节,但多年都去看龙舟已觉没有新意,与家人商量决定今年的端午改为爬山,目标就定为火炉山。

  火炉山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南起岑村,北至龙洞,长约三公里,因从天空俯视其形状象葫芦,原名为葫芦山,因广州白话“葫芦”与“火炉”读音相近,慢慢其名就变成了火炉山。火炉山的主峰叫白架顶,海拨:321.8米。此山山势浑圆,坡度平缓,山间大石遍布,形状各异,在广州众山中独树一帜。近年被开辟为森林公园,是大众休闲,游玩的理想之地。

  我们乘车来到岑村,到了火炉山山脚下,这里是进山的南门,下得车来,但见许多和我们一样爬山的人,大家沿着被农家餐馆包围的进山公路,谈笑风生地往山上走去,在这段路上我们碰到了一位上山取水的当地原居民,他向我们讲起了火炉山的一段传说。相传古时的火炉山是太上老君炼丹时掉下的一个石锅而形成的,当时常年熊熊大火,四面寸草不生,方圆几公里都没有人烟。

  南海观世音菩萨经过此地时,深感人间疾苦,便上奏玉皇大帝要求点化火炉山为一方森林,以造福人类。玉帝便命四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的水,顷时惊涛巨浪,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火炉山的大火才被熄灭,而过量的水慢慢渗透到火炉山的云母花岗岩里,历经几千年地质演变,成了如今火炉山至帽峰山区域广东省最大的矿泉水带,因得美水滋润,山上树木常年葱郁,山中矿泉甘冽清纯。

  这美妙的传说更激起了我们登山的欲望。进得山门,但见有两条上山的路:一条刚开不久的大公路和先前的小路。据那里保安介绍,公路坡度平缓但绕来绕去路程很长,小路坡度较陡路程较近,而且有绿荫和溪流,于是选择小路上山。

  沿着千步梯向上攀登,这是一条石阶小路,走过供小孩游玩的骑马场,我看到了一个蜂场,蜜蜂在这里采花酿蜜,这里的自然味道就特别的浓。过了一座小桥左转见许多拎桶的人围聚在一汪泉井,好奇地凑拢去,只见清澈的山泉水从山岩里里哗哗流出,人们排着队接水,真是久违的场面啊!小溪的水是清澈的,是那种毫无杂质、不沾一丝世俗尘埃的清澈。山外也有清水,如自来水、桶装水,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也难以达到山间清泉的那种自然而清新的味道。山泉远离尘世,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没有杂垢,也无污秽,让人一见就倾心,自然而健康。

  一路上,两边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继续往前走,山路的两边处处能见到黎朔、荷树、火力楠、海南红豆、美丽异木棉等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优良阔叶树,自然气息浓厚,也是其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山路的两边不时传来鸟鸣和蝉唱,让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了唐代王维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火炉山海拔300多米,山虽然不高,但上山的路比较陡,中间虽然也有起承转合的地方,但走起来还是够辛苦。近一个月雨水大,山涧里溪水丰沛,一路都能听到溪水在欢唱。偶尔也能看到几块巨石寂寞地立在路边,没有古今名人在上面刻字题咏,绿色或黄色的苔藓覆盖其上,我更喜欢这种自然之美。小溪在路边或隐或现,它轻快跳跃缓缓流淌。

  山间的小溪是神秘的,在山中留恋,人们往往找不到她的源头,也难以明了她的去处,她只是在走着自己的路。遇到阻挡的石块,她调皮地打一个漩涡,从石头的身旁流过;遇到陡峭的地方,她展开翅膀,飞跃而下,随手洒下一路欢歌,它让我如醉如痴。我不知道小溪为什么那么快乐,也不知道小溪为什么那么淡定。我走近溪边,掬一捧山泉在手中,让清凉沁入心底,撩一些在脸上,让疲惫一起被蒸发走。把脚浸入溪中,踏着松软的细沙,做着最自然的脚底按摩,和溪中的几尾小鱼虾捉迷藏,潺潺流水伴着山林树木的清香,让人无比惬意,我顿感回归到了大自然……

  大家走停停,微汗几许后爬完了坡道,上面还不是山顶,继续沿着小径上行。缓缓的山道对于先前的爬坡轻松很多了,微风拂过晓汗尽收,顿觉清爽。由于我平时锻炼不够,走了一段就觉得有点累。我们爬到一个山势平缓,比较开阔的地方,暂且小歇片刻,然后大家互相拍照,留下我们嬉笑的倩影,让山拥抱我们入怀,让大自然与我们同在,那种感觉像在飞。如果细心的人,还可以看到路边的树藤秋千天然而成,游人于此处晃晃荡荡,可将一身劳累晃出。

  11:20分,我们就到了一个分叉路,旁边竖着一块指路牌,左边上白架顶,右边上猪头石,我们决定先上猪头石,沿右边的路,走约10多分钟,我们就到了猪头石,这块黄褐色的巨石,长约六、七米,高约三、四米,重约数十吨。此石被下面的两块大石撑起,好像一头腾飞奔牛一般,气势逼人。大家休息在此,山风吹起,让疲惫的心灵沉寂下来,让倦怠的身躯悠闲下来。尽管小小的火炉山并没有那份大气魄,但是登临高处,我依然从心中升起一种行走在都市背后的幸福与愉悦,蓦然体会到一种躲在热闹背后飞翔的快乐。走回叉路口,继续向最高峰白架顶冲击。

  走着走着,突然看到路边有一个大洞,洞口三尺见方,深不见底,不知为何形成。再向上山路就平坦起来,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大堆巨石,走近一看,原来我们已经到达主峰白架顶,那堆巨石就是最高点了。我们沿梯登上巨石,山风习习,清凉畅快。环望四周,只见广州市的高楼林立,中信大厦等都清晰可见。白云山、凤凰山、大和嶂、牛头山,苍劲挺拔,环绕四周,看着眼前美景,我不禁合拢双手,“哦…嗬…嗬”的喊了起来,山谷回音,久久的回荡在这青山绿水间……

  下山后,我们在一家叫知青餐厅的地方午餐,这里环境不错,地方宽阔,农家小炒更是别具风味,参天大树下摆上餐桌,正应了那句“大树低下好乘凉”的俗语,这样的好地方我们当然不能错过。品尝着农家美味,顿感此行不虚,特做打油诗如下,以作纪念:

  火炉山上白云飞,端午攀登放歌飞。

  万木盘山盈绿意,一溪绕怀畅心扉。

  山藤斜卧横幽径,彩蝶翻飞点翠薇。

  青石凌云坐相悦,群峰作别且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