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作文

时间:2021-08-31

有关习惯作文十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习惯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习惯作文 篇1

  我的坏习惯是写作业慢慢腾腾,每天晚上都要做到八九点钟才做完,以至于瞌睡睡不够,早上妈妈喊了好几遍还不想起。爸爸的坏习惯是睡觉打呼噜。

  奶奶的坏习惯是爱唠叨。只有妈妈没有坏习惯,妈妈每天早早起床为我们做饭,洗衣服,尊敬老人,爱护我。细想起来,只有我的坏习惯最不容易原谅。爸爸的坏习惯是生理的,没法改。奶奶的坏习惯是年纪大了。想着想着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习惯作文 篇2

  成长的过程,便如布置一个空空的房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设计师,或许,有些人并不会认可你,但相信最终,一定会呈现一个自己所爱的房间。

  小时候,父母工作比较忙,我便有了经常在爷爷奶奶家玩耍的机会,拉几个小伙伴,躲猫猫、过家家,玩得不亦乐乎。每当我们疯赶打闹时,爷爷总是乐呵呵的,跟着我们开心的笑,每到中午时,他会拉着我们一起看电视、打扑克、下象棋。有次,我们太兴奋了,到了中午也不肯安静下来,爷爷便耐心的跟我们解释,楼下的王伯伯工作很辛苦,中午需要睡个好觉,我们便乖乖地去看电视了,中午也不再闹腾。这个好习惯,每每和朋友聊起,总是相视一笑。

  每当父母来接我回去的时候,往往伴随着一句“爷爷奶奶,我走了”,仿佛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样,嘟着嘴,从双唇中挤出这几个字。而来时,却又几乎是喊出来的“爷爷奶奶!我来了!”仿佛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让人哭笑不得,心底却漾出一层层涟漪。早已养成的见面打招呼的习惯,仿佛一架桥,连通了亲人与朋友,也让见面不多的陌生人,心生暖意。

  记得读小学时,在食堂和同学们一起吃饭,见有的同学吃饭发出很大的声响,觉得有趣的我,便将这个习惯带回了家,晚上吃饭时,父亲的眉头一直皱着,不明所以的我有点懵,却也没在意,饭后,母亲便坐在我旁边,告诉我吃饭不发出声音是最基本的餐桌礼仪,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脸上也火辣辣的,下定决心再也不因为礼节不当而受这种耻辱。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总是心怀感激,它促使了我去主动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盲从。

  后来,母亲开始经常带我去一些环境较好的地方,让我自己去学习好的习惯,增长自己的见识。我也开始通过影视、书籍等去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进步的同时,总感觉自己比同龄人得到了更多的喜悦与满足。

  现在的我,依旧有许多不足,但我却少了些许焦虑,多了许多从容与快乐。或许我所设计的房间并不能让许多人去羡慕、发出惊叹,但这个房间,一定是我所爱的、充满温馨的。而我,也绝对不会停滞不前的,不断的完善自己,亦是一种别样的乐趣。

习惯作文 篇3

  几年前,我陪母亲到矿部房产科领取新房钥匙的时候,一看单子上写着六楼,心里就有些担忧,老人将来晒太阳不能随心所欲了,因为这里的居民楼属于煤矿沉陷区治理工程之一,最高六层,是没有电梯的。

  还好,这座楼处于楼林尽头,约80平米的房子,夏天前后窗通风很好,并没有受到顶层外加夕照的影响,像是装着天然大空调一样;冬天又有得天独厚的煤热暖气正常供暖。

  站在厨房窗户里可以远眺高高的北山屏障这边的原野、梯田及边缘的纵横沟壑甚至一段铁路;还可以俯瞰楼下的绿化带和不远处一块块围好的小菜园子和闲散其间锻练的离退休老人,追逐嬉戏的小孩子,很好。

  孩子考完试第二天我就带着他们来到了这里,相较于窗外带哨子的风声和冰天雪地来说,有暖气,有网线,有卫生间,有天然气和足够的土豆……是多少人盼望的好事啊。

  两个孩子起初完全被这里的新奇吸引住了,很喜欢这里,也兴高采烈地品鉴我变着花样做的土豆大餐,拔丝土豆丸子,土豆焖饭,炖土豆,烩土豆,炒土豆……后来就开始抗议:“我们再也不说爱吃土豆了,都快成土豆宝宝了。”

  外面的冰雪,高原的寒风,爱宅的我,好几天都没有下楼。这两个孩子是在独院里无拘无束呆惯了的乡村顽童,他们玩游戏玩腻了会猛然站起来骑着滑板车冲向客厅;动画片看兴奋了会突然把沙发当做蹦蹦床欢呼雀跃手舞足蹈;猛不丁还模仿电视情节,突然大喊:“雷光射击——!吃我一招,雷光旋风腿!……这次我们都有十条命,倒下一次少一次……剩下一条命了,不要浪费哦!”

  每逢此时,我十分担忧楼下的邻居上来抗议,连忙制止,但是屡禁不止,他们总是劣习难改,突然就忘乎所以地用那种极具天赋的山野信天游嗓门失声大喊大叫,以往自由自在疯惯了的孩子,越是压抑越是爱喊,对于莫名其妙的禁止令,非常不理解,满脸委屈。

  有时候他们也听话地下楼去玩滑板车,但是十分懒散地把小区当成自家门前的村巷,把滑板车扔在楼下,自己就两颊红扑扑地回来了,被训了一顿,竟然下去靠墙蹲在单元门口半天请不回来。有一天半夜醒来,我发现入户门被晚睡的他们大开着,暖气都跑光了,他们完全没有防范意识,让我啼笑皆非。

  第三天的时候,儿子突然往返于卫生间几次后非常窘迫地跑来问我:“怎么大便呀?”他居然三天都没有大便还拒绝用坐便,这让我不胜其烦,非常恼火:“小弟弟两岁多就自己去坐便上边哼歌边拉臭臭,你为什么七岁了还不去自己解决?!”

  我见过很多老年人不习惯用坐便的,他们住了一辈子老式平房,用公厕习惯了,搬到新楼后都不爱用坐便,仍然大老远跑去上公厕,后来公厕被拆了,他们就自发地合伙用废旧建材搭建临时公厕,还在旁边清理建筑垃圾开挖平整菜地。母亲生前就经常从六楼跑下去上公厕。

  老年人一辈子的习惯没法改变无所谓,但是小孩子不能适应新生事物还是让我颇为头疼。

  这两个小家伙在乡村独院无拘无束惯了,还有爷爷骄纵,家里没人敢惹,爷爷经常会说:“能让娃把人紧死,别让娃把人想死。”这俩活宝确实是全家人盼了几年才盼来的,骄纵是肯定的,也是令人担忧的。希望他们能够渐渐明白“凡事得有规矩,做人得守规矩。”的

  道理,从而腻惯自律。

  还好,左邻右舍及整个单元的人都不知去哪儿了,好几天也没见过动静,更没人来抗议。

  星期天是这里的集会,天刚好也晴了,带他们出去放放风,给他们买了过年的新衣服,满大街都是好吃的,但是他俩还在追问:“那天刚一下车遇到的棉花糖去哪儿了?”

  我的童年记忆里,也有棉花糖的甜香,但更多的还是乡村野趣中的桃李瓜果,蜂蝶蝉雀,根本没有住单元楼的约束和记忆,总以为住单元楼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后来发现这鸽子笼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跟牢笼差不多。我每每梦回故里时,魂牵梦绕得更多的还是那多年不曾光顾过的老宅土院以及罗列门前沟畔的花草树木。

  这几天,我对孩子吼得最多的话是:“不要大声喊叫!不要跳!”要是爷爷听见了,肯定会夹杂着心疼不咸不淡地说:“娃不喊叫谁喊叫?娃不蹦跳谁蹦跳?好马不卧,好娃不坐。娃娃么,真正几时像木头了,几时你就着忙了……”

  圈在温室里的孩子,飞快地叩击键盘的声音让我头疼欲裂,比干苦力活还累,还是放飞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