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几个方法(6)

时间:2021-08-31

6、精心打造亮丽的语言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织成一件适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写人时,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行;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作为高考发展等级中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怎样体现呢?

  语言具有画面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文字做画。

  朱自清在评价孙福熙的散文时说:“他的文几乎全是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做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人家说‘诗中有画’,孙先生是文中有画;不但文中有画,画中还有诗,诗中还有哲学。”

  下面我们以一篇作文来具体说明。

  例一:春天是丰富多彩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却又是如此的短暂。于是,春天引发了人们的许多感悟,但是,春天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是春天?

  北京城里的一老者告诉我:春天,就是那柳絮。一阵风,每棵树都会吟出一片白云飘渺,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树的分号,小伙子你懂吗?

  看着老者的白发,我似乎明白了他的春天。

  一位饱经战火的老将军对我说,春呀,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守着一老根,北地千宅万户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的抱着一团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将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占领了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春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人们长期虔诚的祝祷而美丽起来。

  这是胸前挂着功勋的老将军的春天。

  孩子告诉我,春天到了,鸟儿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广度和深度,可是所有的鸟儿的数学肯定不及格,要不,它们吱吱喳喳的算了又算,核了又核,为什么不宣布最后的结果?

  我问一位老农民,春天是什么?他什么也没有说,蹲在田埂上,看着眼前刚翻的新泥,“嘿嘿”的笑了。

  什么是春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心中的春天。但是,每个人的春天都充满了希冀,充满了生机,尽管春是经过严冬的摧残。不是吗?去深圳那块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画像前,你去问一声:什么是春天?他会微笑的看着你,仿佛在说:中国的发展就是春天。

  春,含义如此丰富,你的看法呢?什么是春天?但是我肯定,在你的心目中,那一定是个充满憧憬的春天。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绘声,就要善于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拟声词。文中的雪有“扑哧”声,鸟有“吱吱喳喳”的叫,连农民也在“嘿嘿”的笑了。这些词从听觉上给人以动感,增加了美感。

  因此,要使语言具有画面感,就要加强绘声绘色绘态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立体感。

  语言具有流动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流动的。要使语言流丽清脆,像吃了一口甜脆的鸭梨那样,让人读了之后“清脆爽口”,就要做到语言的流动化。这样,才能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种流动感体现在作文中,是用字要稳,而表达方式和句式要活。仿佛每句话像钉子钉在木头上那样准确铁硬,而又像一股清新的流水一般自由,流畅。

  在写作时,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有其他,使得文脉有流动感。否则,拘泥于一种方式,会给人以板滞的感觉,语言怎会有滋有味?以例一为例,文章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在结尾部分巧妙的借助议论抒情升华主题。若只是沿着前面的思路一路写下去,读来也会有呆板的感觉的。

  在写作时,还可以运用偶句,使语言凝练;使用散句,让语言流动;运用排比,给语言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适当的反复,给人一种一咏三叹的节奏。骈散结合,才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下面我们再以一篇高考作文来具体谈一谈。

  例二: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节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地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丝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风的泼辣,还有晴雯的俏丽,紫娟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删掉了不少议论的内容),通过骈散结合的句式,反复扣击着读者的心弦,使我们的心灵不能不被其中的内容所感染。这可以说是语言的魅力吧。

  由此可见,语言的流动感,关键在于句式和表达方式的变化,这方面的训练,可以采用模仿的方法进行。

  清灯下,左手执黄卷,右手捧一杯茶,如果窗外有一轮明月就更好了。月光下,呷一口浓茶,聆听作家们用笔敲响的岁月回声,激起你心海浪花朵朵。让浪花撞击心灵,闪烁出五彩缤纷的火花,汇成一条美丽的彩虹,连接着心和月亮。所以,读书时你湛蓝的心空上也会点缀着一轮明月。(摘自《书海泛舟》)

  仿写的例文:说书是我们的朋友、导师,是因为书中往往充满了智慧。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在与作者穿过时空的交流。在书中,我可以体会李白纵酒时的酣畅;可以感悟苏轼被贬黄洲的凄惘;可以倾听陆游忧国忧民的呼唤;可以遐想岳飞征战沙场的英姿。

  虽不处于同一时代,却可以从书中继承他们的思想。书可以让著书人都成为我的朋友,也可以让著书人都成为我的导师。在书中,你可以与唐宋八大家共论文章之妙;在书中,你可以与史迁、班固共探历史的兴亡;在书中,你可以与王侯将相一道指点江山;在书中,你可以与孔、孟、韩、墨共争百家孰长。

  虚心想来,把书当作导师,那么古今中外的学问,哪样不能为你所用呢?面对着那写满文字的书页,我眼前是浩浩如长河的人类文明。能够以整个人类文明为友,为师,今生又何憾焉?

  解析: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模仿的痕迹。可喜的是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其一,是内容上有了明显的增多,使得文段十分厚实;其二,是语言气势上的明显变化,使得文段十分流畅,很有气势,一改原材料平直的语势;其三,是第二段的内容紧扣前面的内容和语势,同原材料相比,变化更加明显,不细分析,很难看出是在模仿。我们可以这样说,模仿得好对语言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