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诗韵的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韵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韵的作文1

  泯一口香气扑鼻的茶,令我陶醉其中,给予我精神的慰藉,我像一只贪婪的狼如饥似渴地吸允着知识。

  望一轮皓月当空,繁星如许。便不知不觉想起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的一句写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漂泊在外的游子就像柳絮一样到处飘荡。随遇而安。而心里的苦就像那滔滔不绝的江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前我觉得那些诗人应该过着抚琴作诗,饮酒作对的日子,可不曾想是这样的。我想李白内心的孤独应该是无人能懂得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脑海立即浮现出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才华横溢,心有鸿鹄之志,而并没有获得荣华富贵,也没有身居高官。他看不惯官场的官官相护,尔虞我诈。不愿看那些人阳奉阴违狰狞丑陋的嘴脸,不愿与人同流合污,毅然离去。虽然李白在仕途上没有飞黄腾达,但他始终坚守自我,坚守心境的清明。从中我懂得凡事要学会释然,不必斤斤计较。在这大千世界里,试问又有几人能不随波逐流,始终如一坚持自我?当我们真正学会释然,不追名逐利时,生活中的狂风暴雨,看起来就是风轻云淡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仍平生”的豁达令我钦佩不已,“飞蓬”一词,形容苏轼的一生真是名副其实。苏轼的仕途一直崎岖不平,屡遭贬谪,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但他始终都淡然面对,一笑而过,并没有垂头丧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被贬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没有极好的心态是不可能的。顿时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我真是自愧不如。一次次考试成绩映入我眼帘,痛在我心。我感觉我的生活都是黑暗,黎明还遥遥无期。我的锐气几乎被成绩磨光了。我像一只一只垂死挣扎的蚂蚁,准备乖乖认命的时候。但又出现了一线生机。苏轼的故事感染了我。生活中的事儿都不是事儿。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心境是自己的心态。往往我们不是接受生活的考验,而是在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考验。心中一定要坚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读诗使人灵秀”。读诗的日子是快乐的,诗韵漂荡在心间。

诗韵的作文2

  上学期,咱班来了场“班级诗词大会”,那可是拼肚里的存货的,我这“小才女”能差到哪儿去?

  大会一开始,同学们就像炸了锅似的搜肠刮肚找关于花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第一组的同学率先喊道。我脑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暖洋洋的阳光洒在古色古香的围栏上,一枝盛开的红杏斜伸出园外,锦缎似的红花瓣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燃着春日的光焰,寥寥数笔就能概括如此美不胜收的场景,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春意。

  第二组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啊,多有气势的诗句!我又忍不住浮想联翩:深秋清晨,秋菊怒放的长安城如一位穿戴黄金盔甲,久经沙场的战士,笑对阵阵寒风,英姿飒爽。这不也正体现了作者宁折不弯的气势吗?

  还未从上句诗中回神,耳边下一组同学抑扬顿挫的背书声响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呀,白梅洁白纯净的色泽使它几乎和残雪融为一体,但它独有的幽香却使人远远地就知道了它的存在。

  轮到我们组了,品着前几句诗,我几乎不假思索地站起来,眼前是西湖中一池摇曳的绿荷。如同芙蓉玉雕成的一朵朵荷花清新、粉嫩而细腻。淡雅的清香那么迷人而甜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含笑坐下,感觉空气中充满了墨水的清香,一双双因知识和诗韵而流光溢彩的眼睛使我感到我的胸腔、大脑正与其产生强烈的共鸣。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似乎在这一句句诗词中流转、轮回。

  诗韵悠长,共享华章!沐浴在这种气氛中,我彻彻底底地投入、陶醉了……

诗韵的作文3

  那些旖旎的风景,留在心底……

  读王维的《鹿柴》时,年龄还小,想不来“空山人语”是恬寂,也不懂得“返景深林”的静谧。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其中的意义,我还是不懂。青苔上的点点黄昏只是朦胧,而对于摩诘的淡淡佛意则更模糊了。

  “为什么要天天背诗?我不学了!”这样的质问与反驳发生在几年前。我把诗高高的举起,又重重地摔下,仿佛摔去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会背诗已不是儿时“炫耀”的资本了。那些“萧萧班马鸣”,那些“黄鹂鸣翠柳”,在那一夜间变成了不堪的聒噪。

  直到——那夜月光皎洁,细细地织在窗前,百无聊赖的我无意间拾起了久违的诗文。随手翻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明月随良缘,春潮夜夜深。”转念,细思,顿悟——这纸墨间响起的平平仄仄的音韵,不正是天中的那一轮清丽洁白的月吗?原来,原来,诗中也有这样的美景。终于,重拾一份诗韵,重拾一份美好。

  爱上读诗,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多么深情的留恋,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多么无奈的叹息。“二十四桥明月夜”隐隐可见当初的繁华,“巴山楚水凄凉地”,听禹锡细细诉说人世的坎坷。

  爱上品诗,“白日依山尽”于简单的文字中透着季凌的智慧。“落霞与孤鹜齐飞”于繁华的描摹中漫染子安的才情。“人生有味是清欢”于新的表达中展现了子瞻的胸襟。

  更爱上写诗,曾自创《无题》一首:清梦悠悠往事浮,烟雨难浦踏不足,世间古都缀白帆,酒一壶,孤亭对饮余味酥。后来仔细想想,发现此诗并不完整,又创下一段与其对应:无忘心中孤独舟,千千断笛声难求,幽人不辞月下痴,笑一眸,晓风残照云山楼。虽内容生涩,情感浅薄,但也是最美的尝试。

  就这样,我越来越珍惜诗韵。因为它的雄浑,因为它的优美,因为它的深厚,因为它的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