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作文(3)

时间:2021-08-31

散文作文 篇8

  清新的空气中,似乎飘着什么味道,好像是小草的芬芳,好像是泥土的清新,还有万物复苏的味道。

  小草刚刚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就马上换上了嫩绿的衣裳,它们昂首挺胸地挺着自己的身体,似乎在一瞬间长得很高很高,真是太可爱了!树上的叶子刚露出头来,就被一阵风吹得左摇右摆了。新鲜的泥土,好像被用水浇过了一样,摸起来湿湿的。你看,一颗颗小草多开心呀,它们一个比一个长得挺拔。走进这样的世界,深呼吸时吸入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令人的心情轻松、愉快。

  春下的第一场雨,雨水是那么的珍贵,用舌头舔一下,还有一丝丝甜意呢!怪不得小河里的小鱼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喝着雨水。

  “沙沙沙”,针线似的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打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水花,还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呢!

  可爱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大树的叶子在雨中由浅绿色变成深绿色,树叶长得更枝繁叶茂了。“沙沙沙”,雨还在下,着声音像一首大自然的交响乐,在我们的耳边回荡……

  摇动的小草,摇摆的叶子,和大自然的交响乐,真美啊!空气里还飘着春的味道!

  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百花齐放,你们看见了吗?风中有着春的味道。那味道,清新、芬芳、新鲜,是小草、树叶、泥土的味道,是大地复苏的味道,还是……

  空气中啊,飘着春的味道!到处都是那春芬芳、新鲜、清新的味道!

散文作文 篇9

  散文总是那么暖人心房,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像一束束阳光,慢慢渗入人的心灵。

  《暖爱》这本散文集,像正在缓慢绽放的花儿。阅读它,就像是在闻花香,温暖亲切的文字,就那么诗意地映入眼帘。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却通俗易懂,直抵心声。丁立梅的文字,处处都溢着芬芳。

  人生不易,有悲伤有阴霾,可因为有爱在,便有春暖花开。你的爱,我的暖。

  爱是世间生灵所特有的情感,若是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它是可见,可听,可嗅,可触的。暖暖的爱,是种无形的力量,慢慢融化人内心的冰雪。这种感受,是独一无二的。人世间,因爱生暖,又因暖生爱。一颗爱的心上,住着的是善良是温暖。你被暖着了,他被暖着了,整个世界便被暖着了。世界因此美好得让人留恋,让人不舍。

  《暖爱》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为“有一种爱,叫血缘”。亲人间哪里会不相干呢,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扯也扯不断。这种爱,叫血缘。

  第一辑中的二十余篇散文,是写亲情。篇篇暖人心。字里行间里血浓于水的亲情,胜过千言万语,只看见爱在心头荡漾。此时无声胜有声。像是雨后,爱的阳光把大地包围着,折射成七种颜色的彩虹。世界也随着它而色彩斑斓。亲情,是最真切的感情,最无私的爱,最动人的力量。

  散文之一《天堂有棵枇杷树》,名字听起来就很动人。一位年轻母亲患上癌症,在快要走前为了让儿子不会难过,她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儿子会在天堂种枇杷树,使儿子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母亲走后,孩子一点也不悲伤,他坚信妈妈是去了天堂,是去种枇杷树了。妈妈真诚的母爱,在此刻显得无限耀眼。

  一些年后,孩子终于长大,长大到明白死亡,原是尘世永隔。他没有悲痛,有的只是感恩,因为妈妈的爱,从未曾离开过他。他也因此学会怎样在人生的无奈与伤痛里,种出一棵希望的枇杷树来,而后静静等待幸福的降临。

  这些浸润着书香的文字,似乎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的母亲以自己的爱让儿子保持快乐,勇敢面对生活。

  我指点迷津。

散文作文 篇10

  当我教完《春酒》时,恰逢读到《杨梅》一文。竟忍不住拾起《琦君散文精选》,拜读一番,被那剪不断的故土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童心童趣深深地打动。那放射出的真挚、深沉、执着、热烈的情感,激起我无限的感慨。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看着他那浓浓的乡愁、温情的母爱、忆苦思甜的童年。任凭岁月变迁,不管时过境迁,琦君对故乡的人、事、物的深情记忆、敏锐感受,一一展现在她的笔下。

  浓郁的故土色彩呈现一种朴素的情感。《读书琐忆》中的谷仓、菜油灯、稻田;《春酒》中的春酒、分岁酒;《杨梅》中的茶山杨梅、尝新。这些极具故土色彩的字眼,犹如一股淡淡的轻烟泛着浅浅的愁,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民族特色的家乡风俗图景,并流露出琦君浓浓的乡土之情。她的乡愁是具象化的:捣年糕、迎新掸尘、送灶神、点风水烛、分压岁包、赶社戏、滚龙灯、吃汤圆等故乡的风俗风情,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从乡愁中探寻人们精神原乡的高度,同时也给琦君散文添上了一份瑰丽的文化色彩。再如《桂花雨》,文中开头写道:“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结尾又写道:“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琦君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童年,我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她忘不掉,也不能忘。

  忘不了的还有母亲,在散文中,最多出现的一人便是母亲。这是一位充满母心、佛心的贤妻良母。《粽子里的乡愁》中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心地善良;《春酒》中的温婉低调;《杨梅》中的慈悲平和;《素心斋——髻》质朴、自甘淡泊;《金盒子》、《妈妈的手》吃苦耐劳、体贴他人……她对母亲的描写不是一篇完成,而是通过许多篇章,一篇一两个重点,将许多重点串联起来,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母亲有着中华传统女性的美德。在她眼中,母亲是世间苦难的象征,更是她力量的源泉。她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更多地源于母亲。正是这样一位母亲,才造就了今日的琦君。

  她用“情眼”看故土,看母亲。处处显真情,处处表真爱。她还用“情眼”记忆着童年的世界,这世界有欢乐也有泪水。《春酒》中“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杨梅》中“母亲看我那副猴相,笑骂我:‘这样吃杨梅,给你找个茶山女婿吧!’”《金盒子》中收齐了《封神榜》的香烟片。让我看到一个充满柔和色彩、温馨气氛的童年,一个活泼可爱、富有童心童趣的小琦君。也勾起我童年的种种乐趣:打四角板、推铁环,偷番茄。作为同乡人,也许有许多趣事有相同之处吧。她那美好的童年,也常透着哀愁。如《金盒子》悲切地倾诉对哥哥、弟弟的思念。“哥哥与弟弟,就这样离开了我,留下的这一只金盒子,给与我的惨痛该是多么深?他正为他给与我如许惨痛的回忆,使我可以捧着它尽情一哭,总觉得要比什么都不留好得多吧!”让人看到了心酸的一面。但她没有回避悲痛,而是直面悲痛,用达观的心怀念那真实的童年。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听她讲着那照片中的故事。她平静的叙述,带着口语式的絮话:“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书卷气的诗话:“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动态化的叙述话:“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浓浓的温州农村方言:“有一次,父亲要出发打仗了。”“在同村的小朋友面前,我是个有肚才的读书人。”还喜用语气助词、俚语、俗语。话语中籍蕴着丰富的瓯越文化、民俗、风情、物产诸方面地域特色,并以此作为物化审美,生态伦理,情感寄托,这是温州家乡留给琦君的文化烙印,我们温州人读来倍感亲切。

  读琦君的散文,犹如与一位老邻居看着相册。照片中我们见不到大场面,也许是一盏菜油灯,也许是一个香烟片,却能感受依恋、甜蜜;我们见不到撕心裂肺的情爱,也许是母亲会心的笑靥,也许是亲人师友的教导,蕴含着的是一份慈爱、怀念;我们见不到华丽的辞藻,也许是平淡之景,也许是暖心话语,流露着思念、亲昵。犹如茅草根,有一股淡淡的泥土的清香和甜味。你或许认为她不深刻、不内涵,但总有一根线在牵引着她的散文,一条不能割舍的线,那便是“爱”。

  白先勇先生曾说过: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这便是我与一位老邻居看相册。

【有关散文作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有关对手的作文「汇编」

2.有关诚信的作文汇编

3.有关杨树的作文(汇编)

4.有关于环保的作文汇编

5.与马有关的作文汇编

6.有关态度的作文汇编

7.与小狗有关的作文汇编

8.与‘小馋猫’有关的作文汇编

9.有关独立的作文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