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1-08-31

【热门】写读后感作文汇编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读后感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读后感作文 篇1

  今天我们学了《小抄写员》这篇课文,感到非常惊讶。主人公是个十二岁的孩子,他从小就有了养家的责任感,真是了不起啊!我不禁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让我们感动不己的课文。

  课文中主要讲了叙利奥在每天深夜里等爸爸睡了以后,他便帮爸爸抄写,因为睡眠不足上课打盹儿,爸爸屡次提醒到最后动怒。叙利奥看到能多赚钱,即使被爸爸责骂也不把真相告诉家人,他心里十分难过,伤心加上疲惫,身体越来越差。后来还是被爸爸发现了,爸爸非常心疼儿子,让叙利奥好好地睡了一觉。 当我读到:“叙利奥对爸爸说:‘爸爸,我来替您写吧,我能写得和您一样好。’可是他爸爸不答应,叙利奥暗暗想办法”时,我想他真关心父母的身体啊,可我只会与父母顶嘴,不听他们的话,不好好学习。当我读到:“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父亲的责骂,心里伤心极了,但他没有把真相说出来”时,我真敬佩他,要是换了我的话,我会受不了而把真相全说出来的。叙利奥你虽然生活在一个清苦的家庭里,但你是那样关心父母,勇于承担责任,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要像你一样从小就有责任感,是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做一个能关心人帮助人的小主人公。

  想想我,我也为我妈妈爸爸做过一些事:洗衣服、叠衣服、为妈妈上网查东西、打文件,为爸爸也打过文件。并且,我还为我自己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有这些我可以做的事,但有时我也体会不到父母对我的体贴,有时候我还不体贴他们。

  就拿今天早晨来说。我早晨起来的时候差不多已经7点10分了。我上完了厕所,来不急扁袖子就开始洗脸。这时,妈妈早已把饭端来了,让我赶紧吃。我把稀饭吃了半碗,就背起书包往学校跑,被妈妈截住,她说:“把馍给我吃了!”我没办法,只好吃起来,我吃得很慢,妈妈大声叫道:“来快,慢的很!”我加速去吃,把大片大片的馍塞进嘴里,她又大声叫道:“好好的给我吃。”我只得好好吃了。后来妈妈嫌我慢,把我打了一个耳光,我哭哭啼啼地进了教室。当学了《小抄写员》这一课后,我才知道,妈妈打我是为我好!我不应该这样对她。我打算,今后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会做。相信我吧!

写读后感作文 篇2

  依依不舍合上《时文选粹》系列最后一本书,我感慨万分,因为这五本书让人实在太令人印象深刻、耐人寻味。

  在这些系列中我最喜欢《时文选粹》第一辑。在《时文选粹》第一辑中一共有八编,每一编都有着一个个都直击我们社会的问题,其中第六编的《无所事事是种病》这篇文章和第七编的《抬起头来,请让我‘刷’到你的脸》这两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在《无所事事是种病》文章中说一天作者在火车站看到一对外国老夫妻,他们落座后,互相地示意笑了笑,然后说了一句Goodluck,就分别拿出包包里的书。之后在火车进站之前,它俩都各顾各看书,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作者发现中国人就喜欢发呆,聊天,玩手机。国人对时间这个概念理解的很抽象,觉得它是游离身外的。很少见到国人是带书的,或者是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许多人,一路上就是吃完睡,睡完吃,偶尔看一看窗外的风景,然后又沉沉地睡去。我们应该向那对外国老夫妻学习,记住,自始至终,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在空闲的时间里做什么。

  在《抬起头来,请让我‘刷’到你的脸》中作者发现中国人经常忽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几乎从来都不跟好友、同学或亲人面对面交流,都是在手机上用微信或QQ来交谈。不仅如此,大部分人无论在地铁上、饭馆里、电梯里甚至马路上、睡觉前,似乎生活的每一个空间都被手机填满了。无论是朋友聚餐还是家人团聚,人们都埋首于手机,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却已经忘记了聚会的初衷。在美国20xx年9月,大二学生Justin在美国旧金山的地铁上被射杀,监控录像显示,射杀Justin前,凶手数次掏出,甚至用它擦了擦鼻子。与此同时,近在咫尺的十几位乘客都在低头看手机,没人注意到凶手,这是多么令人心痛!作家警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多么先进的智能设备,都不可能取代食物真正的的美味和人与人交流的温暖。所以,当你忙着刷屏的时候。请别忘了抬起头,让我刷到你的脸,那里的表情,才是连通我们内心的按钮!”

  亲爱的人们啊!请把手机收起来吧!你们为什么不把那些空闲的时间留出来给家人呢?要知道你可以玩一辈子手机,但亲人只能陪有限的时间。所以,请放下手机,多陪陪你爱的人。

写读后感作文 篇3

  知识要点:1、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着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2、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3、读后感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属议论文范畴。

  考试说明:我们平时读书,读文章,思想上有时会受到启迪,懂得了某个道理;感情上有时会受到触动,产生某种联想……懂得的道理,产生的想法,统称为读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并加以阐述,便是读后感。

1、如何写好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吃透原文有感而发

  要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原文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另一个是有一定的文字表达的能力。而就这两个条件的关系来说,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因为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如果对原文的内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够准确,那就无感可写或者感而不当了。

  要想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就必须在动笔之前,沉下心来,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阅读原文,对原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并搞清层次和层次、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看一看这些层次和段落是怎样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的。

  当然,考生临场作文,时间紧迫,是很难对原文进行过细地分析的。不过,作为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点是必须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发,也才能写得比较顺手。有的考生写作水平本来不差,但不去仔细地阅读原文,还没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内容,就匆匆忙忙动笔写作,结果成绩很不理想。

  (2)抓注重点精心立意

  近几年中考作文平分标准都提出了"立意新颖"的要求。就一篇议论文来说,"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论点的确立。而"新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新鲜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内容要深刻,有独到之处,不能浅尝辄止。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抓注重点,生发开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谋篇,固然算紧扣了原文;而从原文的内容出发,抓住某一个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未尝不算紧扣了原文。事实上,我们常见的许多写得好的读后感,并不是篇篇都紧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必须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写好。如果对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无知,那么,对文章的各个侧面的理解也就不会深刻,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读后感来。

  (3)联系实际议而不空

  凡是写过一些读后感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了一篇文章,在某一点上有深刻的感触,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与之有关的许多事情,许多问题。这种联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联系实际的过程。

  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许多考生在联系实际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谈自己的.感想,读来亲切生动。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写的读后感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政治口号、誓言之类,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于联系哪些实际,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大体说来,无非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联系主观的实际,即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二是联系客观的实际,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只要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联想哪方面的实际都是可以的。

  (4)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读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那么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当然是议论和说明。不过,它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一些具体事例,所以又常常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一般来说,读后感的写法是这样的:从读了某一篇文章谈起,摆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而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这是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来说,也往往是叙议相间,两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在这里,议是叙的纲领和统帅,而叙是议的根据和佐证。前者是论点,后者是论据,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坚持以议为主的原则。我们在联系实际、引用事实的时候,要始终不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需要对事实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义。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说来,引述不宜过多过细,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还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考试时,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以上说的是读后感,如果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思想上受到触动,也要写篇感想,那就是观后感了。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