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实用的读后感的作文汇总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平平淡淡,知足常乐

  良久,我沉思着……

  那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的心早已无法平静。

  作者就是书中的森哥,他带领一帮快意,以江湖义气为重的兄弟给恩人赫民看场子。在一次打斗中,森哥冲动之中,下手过重捅伤了人……又一次因为兄弟的安危,毅然单刀赴会,独自面对赫震黑然人物冯道全……

  作者森哥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打打杀杀的生活,他知道自己比任何人都渴望自由,比任何人都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曾多次下决心想离开道上,但又因为抛不下兄弟而不得不维持现状,直到他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因他而去,他才明白人们常说的“平平才是真,知足常乐才算能“的真正含意。因此,他愤然离开道上,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说起平淡,知足常乐,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平淡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无聊,没有新鲜感的一种生活,但对于作者来说却是精神上的一种解脱,一种释放,可以不受困扰、威胁,自由自在地生活,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幸福,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好吗?

  我羡慕那些隐居在山里的人,羡慕他们平平淡淡、知足常乐的生活,每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享受世间最为朴实的生活,体会最平凡而再真实的幸福。我们只有有过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忆,有过对生活的感悟,才能愈懂得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才会真正体会感受到平平淡才是真,知足常乐。不强求,不抱怨,平静地笑着面对生活。

  如今,我爷爷奶奶也是如此,父母要求接他们来到城里生活,但他们死活也不愿意,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村里的那种安静、详和、平平淡淡的生活,受不了城里的这种喧闹、充满刺激的生活。他们喜欢喂喂鸡和鸭给儿孙们尝鲜,喜欢告自己的还能随的体力种一亩或二亩地自供自养,每天日落而回,日出而作,依然自由自在坦然面对生活,无怨无悔。这种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正是我们应有的。

  对于我来说,这种平淡,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也只是羡慕!现在时代变了,想要回到那种平平淡淡,知足常乐的生活几乎不可能。我能做的只是努力学习,让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平淡再我心中不一定是在山上隐居,也不一定像爷爷奶奶一样。而是安居乐业,父母辛勤工作,我们努力学习,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才是我心中真正向往的生活!

  我放下书本,望向窗外,秋天花开灿烂,微风送爽,绿草葱郁,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读完《狼王梦》这本书,母狼紫岚伟大而执着的母爱令我动容。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母狼紫岚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它一次次失败。最后,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狼孙身上,为了狼孙的安全,它与金雕同归于尽。

  紫岚绞尽脑汁培养着希望中的狼王,但事与愿违,一只狼崽由于紫岚的疏忽死在暴风雨中,强壮并身手矫健的黑仔由于好奇心重而死于鹰嘴;蓝魂儿虽英勇,但最终不慎落入猪人手中;双毛在争夺王位时失败,惨死于众狼之口。它一次次的努力,却事事不顺,最终,紫岚为了保护狼孙,与曾经杀死黑仔的凶手——金雕同归于尽,鲜血从天空中洒下来,里面凝聚着伟大的母爱和那执着狼王梦。

  普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她们可以牺牲一切,让孩子获取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古往今来,人们对母爱总是十分崇敬,也有许多诗歌赞美过母亲,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这本书中,执着而伟大的母爱却体现在生性残暴又冷酷无情的狼族身上,这种变化使我不得不被紫岚独特的母爱所震撼,令我叹为观止,而它自己的不懈、勇敢、坚强也让我学到了许多许多。

  母狼紫岚使我联想到我的妈妈。有一次,我在碗中吃到了双黄蛋,本以为是母亲买了一篮子双黄蛋,又来我才知道双黄蛋的来历——两个鸡蛋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硕大的双黄蛋。这双黄蛋中不也体现着母亲对我的爱吗?

  《狼王梦》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动物间浓浓的亲情和伟大的母爱,也让我懂得了: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有韧性,学习坚持,还要有宽广的胸怀,从容地面对人性的一切挑战。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卖火柴的小女孩,你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我慢慢地合上了《安徒生童话》,眼前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

  在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平安夜,本是全家围着火炉欢歌笑语的时候,卖火柴的小女孩却穿着单薄的衣服,赤着双脚,在大街上瑟瑟发抖。她想念远在天堂的奶奶,她需要热乎乎的食物,而她的身边却只有几根卖剩下的火柴。她点燃了火柴,这微弱的热光给了她温暖和希望,带着她向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飞去。小女孩的生命凋谢了,但愿她已经来到天堂,和她的奶奶团聚了吧。

  我掩卷沉思。比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的生活真可以说是丰衣足食。冬天,妈妈为我套上厚厚的羽绒服,生怕我冻着;想吃什么,去超市随心所欲地挑,牛肉干、薯片、巧克力应有尽有。每当我生病时,更是全家出动,急急地送去医院打针、吊水。可就是这样的生活,我们这些小皇帝有时还不满足,还要闹脾气,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能来到我们新中国,那该多好呀!我一定会把所有的好东西和她一起分享的。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轻轻地合上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几个词语在脑海中渐渐显得清晰,那就是在阅读时触动我心灵的几个词语。

  1、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首先触动我的是这一句话:“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让我联系到另外一个词语——内驱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所以,内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内驱力无疑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因。但是教师从事这一职业的目的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同,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的目标不同,由此造成内驱力有和无、大与小的差距。内驱力隐藏于自我个体之内,具有隐蔽性,只有对他们的行动追根溯源才能找到他内驱力的源头。学校进行“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评比,教育局进行“学科带头人”“县级名师”的评选,这些都为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供了外因。但这些荣誉绝对没有个人达到自我期许、自我认同的目标后所产生的成就感更有价值。帕尔默说:“外部加诸于你的惩罚绝不会比你加诸于自己、自我贬低的惩罚更糟。”这句话也可以反推过去:外部给你的表扬和荣誉绝不会比你给自己的表扬和鼓励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最高的境界就是教师在这份工作中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愉悦,按照朱永新的说法,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恐惧。第一次看到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教师的心理,第一次知道一个年近60岁的老教授在走进教室前也会恐惧——我之前以为只有自己才是这样。回想自己在从教的前三年里,几乎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恐惧明天的课没有充分地准备好,恐惧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恐惧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更恐惧自己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与其它班级的差距有一大截。“难道教师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吗?”“难道其它教师的心理也是这样子的吗?”我多次自问,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了信心。看到帕尔默对恐惧的解释我今天才豁然开朗。现在经历了十年的磨炼,虽然没有以前在教室前有一种想逃跑的感觉,但还是有一丝恐慌,因为我无法预料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如何。帕尔默告诫我们说“不要害怕”,因为“我可以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

  3、共同体。帕尔默对共同体的解释是:“共同体是个体内部不可见的魅力的外部可见标志,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与世界联系的交融。”或许他的另一种说法更通俗一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共同体”这个词语让我想到海盐独创的一个词语——“一体两翼”( 以校本教研为主体、以区域教研和网络教研为两翼的教研体系)。共同体的成立无疑为教师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实现建立一个圈子,搭建一个平台。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共同体,小到备课组、教研组,大到片的教研活动,校际联动。但自己总感觉这些共同体的的交流还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我们无法在共同体内体验到那种表达与倾听的愉悦。是的,我们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不敢提出自己的疑惑,我们不愿听取别人的批评,我们更不愿批评别人,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不以为然。长期形成的个人思维与矜持阻碍了我们的沟通。为什么我们的共同体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帕尔默的这句话无疑给出了最好的解释:“在共同体形成外在形状和形式之前的一段日子里,它一定要在完整的自我中生根,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自己后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是的,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自身,还没有达到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我们的个体还没有想要表达自我的渴望,所以还没有真正的交流与沟通。这促使我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在教师的成长发展中,是内因先起作用,还是外因先起作用呢?

  一本书读完了,思索还没有结束。一本好书不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它能启发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更深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我觉得,这本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