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秋天》说课稿精选范文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2、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3、 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情感与价值目标:

  4、 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启导美

  1、 看一幅秋景图,听一曲《秋日的私语》音乐导入课文

  2、 学生描述自己对秋的印象,体验秋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感知内容。

  2. 学生个别范读,师生互评,说说本诗歌的朗读要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3. 有感情的齐读,说说本诗歌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诗歌形象

  (初步感知: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4、选择诗节进行朗读竞赛。生生互评

  要求----读出情感(对秋的喜爱)、读出感情基调(清淡)

三、合作鉴赏,品位美

  1、 小组研讨本诗所表现的三幅画面

  A、 教师举例示范。抓住每一节中富有表现力,能传达作者感情的词句进行探究

  如:“饱食”写丰收之景,表达收获的喜悦

  B、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节,揣摩语言。

  要求:所选词语能突出次节的画面特点,深入理解

  (教师备案:第一节:“飘”、“饱 食”、 “肥硕”、“栖息”—清幽而有喜悦;

  第二节:“冷雾”、“满”、 “轻轻”、“游戏”--- 清冷而有闲情:

  第三节:“廖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而有香甜)

  2、 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要求:(像朗读一样进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诵全诗

四、欣赏意境,表现美

  A、教师点拨欣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B、根据本诗意境,构置画面,培养情趣

五、拓展延伸 ,创造美

  A、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B、布置作业:创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为话题写一首诗或作一幅画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教后记:

  对诗歌的解读、领悟是非常个性化的。在新课标的旗帜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审美情趣,是“诗教”的必然要求。那么,抓住诗歌的形式美(或曰节奏感、音乐性)和它的表现手法“意象组合”进行“诗教”,应该是抓住了“牛鼻子”。 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学习这首诗时,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进入课外。

  《秋天》说课稿精选范文篇3

  一、说教材

  1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 发现美 、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 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做到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 : 以自主 合作 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感悟秋天 赞美秋天 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 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 ,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三、 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 、诵读品味法

  2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五 教学程序

  1、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2分钟)

  品味秋天(12分钟)

  描绘秋天(15分钟)

  歌颂秋天(10分钟)

  归纳方法(4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

 (一) 创设情境 感受美

  创设优美、 宁静的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探讨问题 发现美

环节一 品秋

  1 、㈠初读

  1 教师表情范读。

  2学生揣摩默读。

  3小组合作自读。

  4教师指导点读。

  ㈡品读

  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诗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

  本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指导学生对诗的语言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达到学生品味诗文的目的。

环节二 绘秋

  ㈢研读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为不同画面命上有诗意的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

  3、教师出示一幅能表现第二幅场景的画(出示第二幅画)请大家与书上的插图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并为自己喜欢的诗节配画。

  描绘秋天这一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

 环节三 颂秋

  ㈣诵读

  1、选择你配画的诗节有感情诵读。

  2、伴随《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用优美的语言,解说自己描绘的画面。

  这一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诗人赞秋、颂秋的喜悦之情。

  (三)归纳方法寻找美

  1、 学生依据本节的学习过程,归纳赏诗的方法

  2 、教师课件展示赏诗方法。

  Ⅰ.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Ⅱ.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Ⅲ.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此环节的设计实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使学生形成了品评其他现代诗歌的能力。

  (四) 培养创新 表达美

 课件出示作业:

  1、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

  2、喜欢写作的同学将诗歌改写成散文。

  3、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布置此项作业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其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说明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我又以诗——画——颂为学习线索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希望在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流水线作业,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图画、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具有诗情画意,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之下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之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秋天》说课稿精选范文3篇】相关文章:

1.《秋天》说课稿

2.《秋天的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3.小班秋天的水果说课稿范文

4.秋天的雨说课稿范文

5.《秋天的雨》的说课稿范文

6.秋天来了说课稿范文

7.《秋天的雨》说课稿范文

8.秋天的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