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四、说教学过程。

  说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因为我认为对文本进行教学的设计,恰如庖丁解牛一般,好的设计要思路清晰有实效甚至会事半功倍。下面说说我的设计。

  我打算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有四个教学环节:导、读、写、思,尤其后两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深度。

  第一步:导入新课。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从几幅美的图片谈起,有和谐生活的柔和美,有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有运动场上的力量美……让孩子们感受美同时也激发他们去寻找《海燕》的.美,感知《海燕》那美的语言美的图画!

  第二步:多样诵读。

  首先,听课文朗读,请你在听读中把握生字词和本文的朗读语调(包括朗读的停顿、快慢、轻重和语气),然后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朗读才华,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诗味,教师和学生一起给予朗读评价或朗读建议。

  其次,根据得到的朗读经验再自读文本,读后请仿照前面的句式写一句话来概括海燕所展示的生命之美。这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最后,跳读文本,找出其中描写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准确词语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总结高尔基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准确的用词(“飞翔”、“飞舞”,“叫喊”、“号叫”,“穿过”、“掠起”)、恰当的修辞(比喻、拟人等)和写作技巧(对比、烘托,至于象征手法在后面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海燕形象时带出)。

  第三步:比照写作。

  观看海雕捕食影片,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技巧进行描写。

  提示:(1)可以抓住海雕捕食时飞翔的姿态、动作等方面进行直接刻画,也可以从侧面进行描写。(2)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此片段时间可灵活运用,时间充足就课堂写作,否则在观看完影片后将写作部分移至课下作为作业。

  第四步:沉思百年。

  沉思历史,理解象征的意义:首先由“漏审的疏忽”引出《海燕》具有革命性,设下悬念:“她的革命性表现在哪里呢?”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兴趣。然后教师出示历史背景,让他们做为审查官去查找文本的革命性。讨论之后总结:文本中的各形象有什么不同含义,再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为她拟一个副标题。教师在分析形象含义时指出这种写作手法叫做象征并作平易的介绍。该环节耗时最多,必要时教师要耐心指导。

  沉思自己,面对生活暴风雨:抛开历史意义,结合时代精神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赋予海燕新的象征意义。以作文形式表达:“假如我遭遇生活的暴风雨……”

  最后再次回顾四个环节,其中,导入、诵读和仿写在第一课时完成,学习诵读及本文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主攻海燕的历史意义和新时代意义,要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磨难,敢于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也正是语文教学具有人文关怀的体现。  海燕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初中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2、设计意图: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老师为主导,初中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初中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初中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初中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1、引导初中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初中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初中生的形象思维。

  3、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1、2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3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内涵,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

  3、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的确定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老师范读和初中生自由朗读等形式。

  2、提问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初中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初中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快:导入新课。运用诗歌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出示海燕的有关图片,进入《海燕》散文诗的学习氛围。

  第二块:诵读。⒈老师范读。让初中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抓住特征,理解作者赋予这些形象的感情。2、初中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把握文意。

  第三块:理解象征意义。在第二块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人对不同形象赋予的不同感情,结合时代背景,归纳出本文形象的象征意义。

  第四块:拓展延伸。让初中生抛开时代背景,赋予“海燕”新时期新的象征意义。学习“海燕”精神的内涵,以说话的形式来表现。

【海燕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1.《海燕》说课稿

2.高尔基《海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3.八年级语文《海燕》说课稿

4.《秋天》说课稿精选范文3篇

5.投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6.比本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7.美术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8.《山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