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析

时间:2021-08-3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析4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析一

  一、巧用媒体,诱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作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学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但这些事物学生记忆模糊不清,感受不深,导致了作文空洞,描写欠生动、具体。

  多媒体进入课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把学生所经历过的感受不深如过眼云烟的事物通过计算机重现在学生的眼前,唤起其形象记忆。学生在写表扬稿时很多同学都是因为一个同学捡了一只铅笔交公或扶摔倒的同学的事进行大篇幅的表扬,难道更令人敬佩、更值得表扬的事就没有了吗?不是的。这时,我通过网络把学校电视台小记者拍录下来的校内,校外同学、老师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播放给大家看,同学们的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兴趣也浓了。

  在指导学生写《我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课前,我了解到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是选择写狗的。(因为狗是家庭普通的宠物)为了改变这单一、枯燥的现象,当上课时,我把事先录制的动物短片通过网络播放给同学看,有动态的、静态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同学们看得眼也不眨,不时还发出“哗哗”的赞美声。全看过后,他们还可以点按鼠标,选定自己喜欢的动物再认真反复观察,原来打算写狗的同学都在屏幕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依靠自己的教学艺术,创设与习作内容相应的情境。比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结尾非常含蓄,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阅读后,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实在的结尾。我们还利用这个“诱因”诱导学生去联想,勾起沉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童年的故事”。

  每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丰富而动人的故事。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而且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如:教学《滥竽充数》后,我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样”作为发散点,让学生大胆设想,有的说他到别国去混了,有的说他痛改前非,躲起来练功夫去了,有的说他改行经商去了……对学生的种种说法,我都给予肯定。最后,我让大家以南郭先生逃走后为题,把设想的结果具体写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也能做到下笔有言,且言之有物。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提高了。

三、体验生活,乐于表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曾经有人说过:“隐去了太阳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空的。”作文就是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把我们平日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房前屋后栽了竹子,乘凉时,观察一下它的各种姿态,欣赏一下它轻轻摇曳的竹影,把园中之竹变成眼中之竹,进而变成“胸中之竹”,这样,写起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草地上,飞过一只美丽的蝴蝶,吸引了自己的注意,悄悄地跟过去观察一下它那对美丽的大翅膀,它翩翩起舞的姿态,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交警指挥,餐桌上的闲聊,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作文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

四、感悟生活,再现真情

  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是熟视无睹。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着眼,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进行有条理地观察思考,及时地记录其颜色、气味、冷暖、态势等。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观察,全面认识和了解事物。

  第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观察的同时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不断的思考提炼、加工整理,善于从中挖掘和捕捉生动的瞬间,才能使笔下的生活充实、人物鲜活,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别具特色,真实感人,富有新意。第四,要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诉真情、写放胆文。只有诉真情,才能使人感动,引起共鸣。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在求真中出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析二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而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二、阅读中渗透作文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在大量识字后,应广泛阅读适合于儿童接受的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作文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让学生懂得教科书不是高不可及的,它来源于生活,是人写出来的。要引导学生学习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避免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

三、培养兴趣,轻松写作

  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首先讲明道理,引起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如班级要评选“出色班干部”,我就在班内开展了评选活动,选出出色班干部,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他为什么能被评选上。最后我提出一个作文题目:记一名“出色班干部”。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也觉得写文章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2、将作文教学巧妙地赋予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在玩中学,学中玩必定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譬如写《快乐的课间活动》时有关“老鹰捉小鸡”、“丢沙包”、“传书包”等游戏片段,我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场面,回想游戏时同学们的神态,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如“张开、闪、扑、躲、抓”等,再带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学生在紧张、兴奋又快乐的气氛中领会到神态、动作是怎样的,然后再开始写作,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内容充实、语句生动、条理分明。

  3、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课堂上,我先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如:“狐假虎威。”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写?”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学生一听,个个迫不及待,互不示弱,拿起笔一鼓作气地将故事续写出来了。并且多数学生写得都很具体、生动,有些学生还增加了一些情节,使故事变得更有趣。通过这样形式的训练,学生既感兴趣,写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4、在教学中应将起点放低,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写作时每一点成绩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哪怕“一个词”都不要放过。他们从教师对待这些成绩的态度中判断老师对他们期望值的高低,老师要用诚恳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功。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时刻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

四、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何其芳同志曾说:“修改是作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作文教学也有“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进行作文修改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自悟自查,学生自改。即学生作文稿拟好以后,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感受,边查边改。一是感受情感强弱、停顿长短,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二是感受语句是否含混别扭,查语句是否明白通顺;三是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与内容贴切,查用词是否恰当;四是感受内容是否杂乱,前后意思是否重复,查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2、相互换读,商议修改。教师一要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明确修改要点;二要明确修改程序,可以自己选择伙伴,你读我听,对照作文要求相互讨论,交流协商,然后动笔修改。如果二人意见一时不能统一,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途径解决。

  3、选准范例,集体修改。教师可选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作品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集体修改,旨在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范例修改中,学生往往众说纷纭,要引导其各抒己见,要在意见基本统一时决定怎么改,不要走过场,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五、注重平时的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2、通过写日记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