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日记

时间:2021-08-31

关于数学生活日记汇编十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生活日记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生活日记 篇1

  今天,我在《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上看到这么一题,一个矩形分成4个不同三角形,绿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15%,黄色三角形面积是21平方厘米,问:矩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迷糊了,想:只告诉一个占面积和另一个三角形面积,这怎么求吗?坐在椅子上妈妈看了一眼,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连这道题都不会做,呵呵。"

  我知道妈妈用是激将法,目是激怒我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可以发现,两个红三角形占了矩形一半,一个黄三角形和一个绿三角形又占矩形一半,而绿色三角形面积占矩形面积15%那么黄色三角形占矩形面积50%—15%=35%,我们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厘米)。

  原来这么简单,多亏了妈妈激将法啊!

数学生活日记 篇2

  今天下午,姑姑告诉我,要带我去商场买东西,我真是太高兴了,我迅速的穿好衣服和鞋子,然后高高兴兴跟着姑姑去了。

  在商场里,姑姑买了好多的东西,然后,姑姑拉我走到了商场的收银台前结账,只见商场的阿姨点清了姑姑买的所有东西之后说:”您一共119元。“姑姑给阿姨200元时,我在想商场的阿姨应该找给我姑姑多少元呢?嗯……是200——119=81元。可是,当我算出来的时候,商场的阿姨已经找过姑姑钱了,哎,我算的太慢了,我又想有什么更好的计算方法能很快得到答案呢?我灵机一动,想到了之前我在数学课里学过的知识,我可以把”119看成整数120“,然后拿200——120=80元,120比119多算了1,然后,利用多算要用减法,少算的要用加法的方式,80+1=81元。这样快多了,我高兴的把想法告诉了姑姑,姑姑听完之后,摸摸我的头,笑着说:”远远你长大了,知道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了,真为你高兴。“我得到了姑姑了称赞,心里美滋滋的。

  回到家之后,在休息的过程中,姑姑突然给我出了一道题说要考考我,问题是”小明有49本作文本和99本数学本,要求出小明一共有多少本作业本?“我当时没有想太多的拿起笔就笔算起来,这时姑姑却告诉我要口算。哎,我坐在那,足足想了2分钟左右才算出来是148本。姑姑笑了笑,说”刚才在商场不是很会动脑子吗?现在怎么不行了呢?“在我回想刚才的一幕时,哦,原来,姑姑是为了让我更多的去经历生活中数学运用方法呀,哼哼……我脑子灵机一动,很得意的告诉姑姑:”我知道了,姑姑你听,我把49看作50,把99看作100,然后50+100=150,150里面我多算了2个本子,150——2=148(本),姑姑,我算的对了吧!“这时姑姑又笑了。

  啊,今天我实实在在的经历到了生活当中的数学,想不到看似简单的一道数学题,竟会有这么大的奥秘呀!看来,真不能小看了这些不简单的数字和数学算术题呢,呵呵,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呢?

数学生活日记 篇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比皆是,我们平时走路、乘车、购物……等,其中都包含着数学问题和知识,只要注意观察就能发现,连航空、航海、航天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体操,我们不仅能从数学中学到知识,还能从数学中找到一些乐趣。

  在我过去的记忆中,发生过有关数学的趣事。有一天在奶奶家,当时有爷爷、奶奶、姐姐和我共四个人在看电视,奶奶到厨房拿来洗好的三个苹果说:“只有这三个,你们一人一个吧。”爷爷说:“那怎么行,叫他俩分,每人一份。”这下我傻眼啦!我说:“少一个怎么分?姐姐说:”我来分。“她拿起刀,把每一个苹果十字切开,切成了12块,三块一份,正好四份,当时我边吃边想,怎么也没想到分苹果还有学问,这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学奥数做题时有次遇到了难点,题目是:徐师傅锯木头锯了五次,每段一百二十厘米,问原来这根木头长多少厘米?看题后我想锯五次是五段吗?这样理解对不对?突然想到老师教的画圈法,于是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线,用笔在直线上画五个段点,表示锯了五次,一看是六段,用120乘6结果是720厘米,这是十我的心情很轻松自信,对老师教的线段图解法印象深刻,非常高兴。

  “免费午餐”的故事,爷爷听人讲,过去有个饭店开业这天,为了吸引顾客,在门口的招牌上写有“免费午餐”四个大字引来很多人围观,前面的人还看见四个大字下面有几行小字,上写着“答题正确免费午餐”,题目是:“饭店来了一群人,一人一碗饭,两人一碗菜,三人一碗汤,一共用了55只碗,饭店来了多少人?”爷爷让我算算饭店来了多少人,我想了很久才想到人数必须被2、3整除,用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6试算,6人6+3+2=11不行,用12人,24+12+8=22不行,用18人,18+9+6=33也不行,用24人,24+12+8=44不对,用30,30+15+10=55对了。我终于算出来了。饭店来了30人。爷爷高兴的问我: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我说:求的是人数,那有一半的人呀!所以想到被2、3整除。爷爷说:这是解题的关键被你找到了,加上多次试验做出来的,你可别忘啦!我说分苹果的事我还记住那!

数学生活日记 篇4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商店买东西。

  我看到两家商店都在搞促销,商店一是有奖销售,一等奖1名,奖金是20xx元;二等奖2名,奖金是8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是100元;四等奖100名,奖金是5元。商店二是所购商品九折销售。我心想:等会爸爸肯定又要问我问题了,便跟老爸说:“我要上厕所”。没想到老爸却看穿了我的心思,让我好好想想在哪个商店买东西更好呢?我仔细地想了想,说出了我的想法:“商店一是有奖销售,运气好才能中奖,商店二是九折销售,实实在在的让利,所以我们应该在商店二买东西”。爸爸听了我的想法,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所以我们在商店二买了好几百元的东西。

  买了拜节的礼品后,我们打的去奶奶家拜节。在车上,爸爸又问了我一个问题:“出租车是2。5公里内,起步价是5元,以后每增加1公里则增加2元,不足1公里的算1公里,如果到奶奶家是5公里,那么我们打的要花多少钱?”我想了想,说:“10块钱,对吗?老爸。”爸爸摇了摇头问到:“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呀?”“5公里不就是2个2。5公里吗?起步价5元呀,所以不就是10元吗?”我望着爸爸说道。

  爸爸还是摇了摇头,让我再认真想想,可我就是想不起来。爸爸看着我问到:“到奶奶家是几公里呀?”“5公里呀。”“起步价是2。5公里要花多少元?”“5元。”“每增加1公里是不是要增加2元钱?”“是。”“那么到奶奶家的距离减去起步价的距离是多少呢?”“是2。5公里呀。”“这2。5公里要花多少钱呢?”我想了想说是6块钱。“我们总共要花多少元?”“应该是:5+6=11元,哦,原来我少加了一块钱阿。”“以后要多多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时,车也停了下来,我们结束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讨。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他,还要用大脑去思考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