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5)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主要分为六个方面来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说反思。

一、说教材:

  《多媒体作品的界面设计》是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的第二节。

  1、本节课的地位及其主要内容:

  多媒体作品最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它的界面,界面是使用者对作品产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一个好的界面常常能为作品带来好的效果,使人容易理解容易使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界面设计好坏的重要性及界面设计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本节课在多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本节主要从布局设计、美术设计以及交互设计三个方面来讲述作品的界面设计。

  2、教学目标:

  理解多媒体作品界面设计的原则,熟悉界面布局设计、美术设计和交互方式设计的特点和方法。领会界面设计原则在作品开发中所起的规范作用, 熟练掌握菜单、按钮、对话等交互方式,能够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并设计出好的界面, 培养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审美意识, 能够对作品界面设计的结果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价。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难点:如何确认界面设计适当与否。

二、说学情:

  由于我们处于信息不发达地区,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虽然,已经步入高中阶段的他们渐渐开始熟悉电脑基本操作,并且初步了解了WORD的使用及上网,但还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这些技能。这就给部分课堂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学生的充分认识,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在课堂上、上机、课余时间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这门课非常喜欢,有强烈的上机实践欲望。他们多么想通过计算机,利用相应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制作一些多媒体作品。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考虑首先是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多媒体界面设计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有效任务驱动,使学生体验、分析和讨论多媒体界面设计的相关技术支持。

三、说教法:

  在教学组织上适宜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帮助,教师为辅,以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思考、共同探究、共同体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准备:

  《快乐的校园》多媒体作品9个。

五、说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一]

  一个作品首先展示在人们眼前的是界面,因此一个作品界面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使用。怎么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界面呢?应该遵循怎么样的原则呢?

  [学生活动一]

  思考问题。

  2、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二]

  学生根据书本给出的原则,围绕以下问题分组讨论:

  ①、你认为作品的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

  ②、如何进行界面的布局?

  ③、如何突出主题?

  ④、如何使用色彩?

  ⑤、如何使用文字?

  ⑥、如何设置交互功能?

  [学生活动二]

  根据作品《快乐的校园》界面布局进行分析和分组讨论,将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活动三]

  引导学生对《快乐的校园》作品进行界面美术设计分析,了解美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交流强化。

  [学生活动三]

  分析作品,进行分组交流讨论,记录讨论结果。

  [教师活动四]

  结合学生学习经验介绍常见交互方式,让学生结合作品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总结各个方式的特点和使用。并可适当指导学生上网,了解网络上常用的交互方式有哪几种并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四]

  分析作品,结合经验讨论交互方式特点和使用,记录结果。

  3、归纳总结:

  [教师]:

  讨论后,各个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汇总。教师根据这个强调制作一个界面各种原则和方法。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

  [学生]:

  展示讨论结果,互相评价。

  4、课后练习:

  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多媒体作品,对其界面进行分析,加深对设计原则的认识。

六、说反思:

  自己主动去探究,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重新去建构知识体系,远远要比老师单纯的演示讲授深刻有效得多。而在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的时候,多人的讨论和交流能高效地提高知识建构的深度和广度,也体现了学习中协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小麻雀》是S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教材的开场说明它的重要性。《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妈妈的劝告,试图飞出窝来却一不留神落到窝下,遭遇到了大花猫袭击,麻雀妈妈为救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本课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以及妈妈为保护小麻雀奋不顾身的爱。并且能够认、读和运用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使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到麻雀妈妈对小麻雀的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和意见,实践是获取知识经验的最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只怎样的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本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采用启发式谈话导入:四年级我们学过一篇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也是关于麻雀的课文《小麻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随后揭开课题,并简要了解作者高尔基的概况后,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妈妈?同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设臵一个问题:从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与麻雀妈妈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采用分角色的办法,抽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来朗读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读14-19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妈妈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重点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能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后星号题中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细致,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不听父母劝告的情况,是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后把它写出来。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母子对话:小麻雀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妈妈则细心照看,再三告诫;第二个阶段是经历危险: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第三个是内心感受:小麻雀既高兴又难过。最后总结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听劝告吃苦头;经受磨练长本领!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