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必备】说课稿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动物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学情分析:

  根据前两节课的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并能够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由于本班学生思维敏捷,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并且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指出的“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动物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带学生去动物园看动物,从复习引出新课。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所以把本环节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步。

  (1)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图、为提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先让他们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很快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2)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很快列出了第一个问题“一共运多少根木头?”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理解2×3的意义。

  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列出下面两道题的算式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订正。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时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同学们,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动物乐园的实际问题,课本59页《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2、3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涨,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在总结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谈收获,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继续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介绍人物高尚品质的。《最后的姿势》讲的是在20xx年的汶川大地震中51岁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护住四名同学的英勇事迹。“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谭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热爱学生,忠于职守的不朽精神应当长存在我们心中。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面向学生,我确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作者使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表现人物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习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谭老师在大难来临时,忠于职守,舍生忘死的师德灵魂。

  教学重点:学习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的意思。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这篇课文的实际情况,我决定采用自主学习法和继续指导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学习方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继续指导自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读书批注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认真读课文,思考: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圈画出能表现谭老师特点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

  2、课后练习4:在20xx年地震灾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行为。请搜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交流。

  (一)复习导入

  1、《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谭老师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

  (二)精读课文,感受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1、回忆预习作业第1题的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时的收获和困惑。

  3、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

  a、 慈父:课文第一自然段

  b、 教学能力强: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c、 热爱学生、忠于职守:课文三到十自然段

  (1)、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

  (2)、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动作、语言等。

  (3)、地震结束后,救援人员见到的情景。

  (4)、获救学生的话,其他老师的话。

  …………

  4、小结,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课文从几个方面来写谭老师的,重点写了哪一方面,为什么?(结合最后以自然段理解)相机板书: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三)拓展延伸

  1、组内交流预习题第2题的内容,要求先说事迹,再说这个事迹带给我们的收获。

  2、全班交流。

  (四)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忠于职守的英雄事迹。

  (五)板书设计

  6 最后的姿势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