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通过感悟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使学生树立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信仰。

  本文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到一树盛开的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藤萝花衰败到茂盛的变化,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构成,层层深入,最后揭示主旨。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品味语言之美,把握紫藤萝花的特征;

  2、学会提取关键词分析解决问题;

  3、理解作者情感变化,感悟生命的坚强与美好。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的优美句段;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感悟生命的坚强与美好。

四、说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启发点拨

  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创情境——赏花知形象——忆花析感情——悟花明哲理——写花作拓展)

  (一)导入创情境

  (欣赏一组花卉图片)由学校门前的.月季花入题。

  (二)赏花知写法

  1、观看视频,读我所爱

  2、小结:这是一树的紫藤萝。

  (三)忆花析感情

  1、提取关键词明确“这又是一树的紫藤萝。”

  2、结合背景理解“人的不幸”

  3、分析作者感情(焦虑悲痛——宁静喜悦——遗憾——振奋)

  (四)悟花明哲理

  1、结合生活体验谈感受

  2、小结:这还是一树的紫藤萝。

  (五)、写花作拓展

  1、老师小诗展读

  2、学生创作

  3、结束学习

  (六)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课后作者的《丁香结》《送春》片段

  2、完成一张“学习卡”,建议办一期班级园地(花语人生)

  推荐读物:《铁箫人语》

  说课体会

  说课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或阶段,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它能整合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说课促使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说课促使教师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本次说课,难点在于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这需要我们去找资料,有意识的将信息技术,多媒体运用到教学过程来,这能促进我们多方面的思考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及迁移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难点: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在本节课中我体现了四个注重

1、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

2、本课中有两处体现:

  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利用金箍棒打妖怪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可以结合情境、还可以结合数据来谈,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数据有什么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既遵循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诱发学生的思考,想揭密的问题意识。

  探究规律这个环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刚刚同学们发现,小数点位置发生变化了,小数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借助这样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与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时,都是小数不便于观察、比较小数的大小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这样便于比较。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就要看看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解决,这是数学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3、注重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本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本节课我设计了数学小游戏1234,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观察小数点是怎么移动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规律,同时还解决了补0的问题。

  另外还设计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种题型。这样不仅使学生灵活的运用规律,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还借助练习题使学生对新旧知识加以区分,例如:判断题:把0.3扩大10倍是0.30 ( )这道题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和这节课所学习的规律进行区分。这样解决的不仅仅是几道练习题,而是使学生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得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借助有限的题目,达到无限的思考。

4、注重培养学生自评互评意识。

  学生应该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尤其是有所偏差的说明,我并没有马上给予否定或指正,而是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有自我评价反思的机会,同时给其他学生思考、补充或纠正的空间,这样,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补充完善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尽可能多的发展。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指点和帮助。

【说课稿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合集七篇

2.说课稿汇编七篇

3.【精品】说课稿七篇

4.【必备】说课稿七篇

5.【实用】说课稿七篇

6.说课稿七篇

7.精选说课稿七篇

8.说课稿汇总七篇

9.【精品】说课稿合集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