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实用】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在水文方面重点介绍了黄河和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学习黄河对认识我国自然环境及改造利用地上悬河具有重要意义。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气候的延伸,又是下面学习水资源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特征,掌握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概况,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措施,从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黄河的贡献与危害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本节课的难点是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黄河的治理措施。我确定的依据一是教材内容,黄河的治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总结出黄河的治理措施。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治理措施。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图形图表演示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S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讲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从刘老师的言行中收到熏陶与教育。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

  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议论与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

  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 课件。

  2. 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刘老师上课的情景。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7—12自然段,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以及作者对刘老师的情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含义。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作者回忆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述?

  2.从这些典型事例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二)继续学文,了解放风筝的情景

  默读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 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境界以及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

  1.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境界以及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

  (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五)作业

七、说作业安排:

  写一个春天的片段,要求最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