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作文(2)

时间:2021-08-31

孝道作文 篇5

  男人膝下有金,只拜天拜妈。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在母亲九十大寿时跪下。当时社会讲的是从小到大。

  自古以来,孝道在中国人心中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儒家把孝放在一切美德的首位,古人在父母去世后辞职回国,戴孝一至三年。民间孝子的故事从来没有停止过:虞舜时的孝感升天,闵子塞一身单衣,卞子鹿一身奶,甚至孝感也因孝子众多而得名。北大校长,当着母亲的面泪流满面,跪了十分钟,情不自禁,把别人弄哭了。不管他是否经常回家,他的长跪已经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所有爱。看着母亲在VCR里苦心释放的感情,一个人应该得到的是赞美,而不是嘲讽。

  有了周启枫犀利的演讲,很多人似乎都站了起来,质疑他的动机。有人说为什么有的人去看望母亲的时候会拍照。有人问为什么有人录视频?更有甚者,当他们看到视频中一个村民提着一个有名的包,眼神犀利的时候,马上就猜出了这个村民的身份,疑惑、谴责甚至谩骂在网上传播开来。这是我对这些网友的看法。同样的行为,郑是个孝子,吴秀波是个男神,但他在周启枫身上是个伪君子,而且有很多骂声。难道也是不应该传道授业解惑的孝道?不管是谁,他都要为妈妈跪至少十分钟,骂他的人里,有几个人给妈妈洗脚好几次?一个人做事有很多好处。不可否认,这一次探望母亲,让周启枫再次成名。然而,如果我们做不到他所做的,他应该是一个榜样,整个社会的榜样。孝道不要分人,人人有责。

  也许很多人觉得孝顺很难,平时也忙得没时间回家,但事情往往没有家里那么难。我记得哈罗德,《一个人的朝圣》年87天跑朋友的老人。他的旅行跨越了整个英国半岛,但他没有一套准备工作。从行为的内心来说,没有女人味,往往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从现在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履行孝道,去思考,去做,让孝道渗透社会!

孝道作文 篇6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 香九龄,能温席 。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 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 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 小皇帝 ,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 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孝的高中议论文作文8篇。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 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 香九龄,能温席 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 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孝道作文 篇7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贯穿其中,何为孝道?

  善事父母为孝;子爱利亲谓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孝心没有具体的表现内容,它可以是对父母长辈语气温柔的一声问候、一个祝福,甚至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对家人的一丝挂念,常回家看看这些都会成为父母永远温馨的回忆。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可以说,孝不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百善孝为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父母在,不远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人们的意识上,孝不再是封建伦理,而是成了应该发扬的美德。发掘孝贤人物,讲述孝道故事,用平凡人不平凡的孝道故事,去感染、教育更多的人。让人们去感悟孝道这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温情与感动,让孝道故事去温润每个人的成长之路,让孝道文化不断传承。

  孝道也是知易行难,有个同学,早先是冠生园的小姐,家景殷实,现今退休在家,服侍两老,老爸九旬,已住疗养院,她每周多次看往;老妈独居也要每周多次关心,家中小孩仍需照看,每天忙忙碌碌,忘了自己,若有生病就加班加点,没了自己;有时外加公公婆婆之事,她会忙里忙外,辛辛苦苦,没有了自由,我心中点赞她。

  还有同学,又要工作又要服侍两老,老父年老大病,老母多病年老,她一人管三家,乐观开朗的她仍阳光彩烂,但言行中也有力不心的感悟。我心中有忧。

  还有同学,本身有大病,长期生病已贫困交加,但仍愿为大家管理网络,赢得尊敬,同学们也关心爱护,使她荣归故里。

  行孝道,其实,个人的力量是杯水车薪,社会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国家的力量尤是必须的。

  人民是国家的父母,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国家有义务有能力,办好养老事业。割麦留边角,收麦遗麦穗,让大众体面的生活是先辈的希望。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养老;照顾养老;造福养老,我们的明天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我们国家才能进步。

  明理而行,需大家的行动,登高而呼各尽所能,受点滴之恩,理应为人民呼;为人民告。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去造就万民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