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暮江吟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课文暮江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教学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著有《白氏长庆集》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六、布置作业:

  1.把《暮江吟》中的景色用小作文的形式描绘出来。

  2.查找资料,了解《忆江南》。

【课文暮江吟教学设计(精选3篇)】相关文章:

1.《暮江吟》教学设计

2.暮江吟教学设计

3.课文《暮江吟》教案范文

4.课文狼教学设计

5.课文《春日》教学设计4篇

6.课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7.课文《操场上》教学设计

8.《雪》的课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