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网上教学反思4

  在上完一节课后,我都会就这节课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和探讨。在上完《网上冲浪显身手》这节课后,我通过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熟练使用浏览器,并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资料。由于这节课运用网络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感兴趣,想自己上网浏览。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应该指导学生浏览快速浏览与问题相关的网页,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再跟他们说明关键词、分类目录搜索的类别,对他们更好的认识网络有帮助。这样学生知道了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在讲授过程当中,我为学生演示了教学课件,从学生感兴趣的“米老鼠”开始带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它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同时,还知道了上网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网上信息知道怎样取舍。

二、学生自学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协作学习

  这节课的设计是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剩下的老师讲解。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只是对查找的图片感兴趣,没有进行思索可与问题有关,查找结果不是很明确。显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

  由于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我设计的.操作这一部分并不成功。

  当然,在教学活动当中,一节课的设计难免不疏漏之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反思。我觉得应该提倡"两个允许,三个一点",即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尝试;允许小进步,不允许原地踏步。"三个一点"即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通过反思,初步培养了我的反思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反思态度,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反思品质。学校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化。也使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自我完善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的基本功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好地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

  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黑板和粉笔虽然在教学中仍起重要的作用,但教师尤其是计算机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4、不断加强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过硬的素质,宽广的知识面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网上教学反思5

  《网上呼救》这篇课文有许多语言的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如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列句式“一边……一边……”、对话语言的掌握等。孤立于文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是机械的操练,对学生的语言掌握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些知识技能学习应当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领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运用这样的语言技巧进行表述必有其道理,其目的就是为了作文、立意,使文章更精彩,使思想更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用,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以后自己在作文时也可以这样用。

  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出了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就了。通过师生相互呼应的朗读,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常见的句式训练莫过于给例句再模仿的方法了,可是没有语言环境,句子的表达是毫无意义的。就如本文中的句式“一边……一边……”,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件事情,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这样做合情合理,作者可以这样描写他,是环境所迫。那么同样的麦克也因为时间紧迫同时做着许多事,可课文略写了,于是教师把这个情景创设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句式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用意。包括教学中让同桌用对话的形式演一演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与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也离不开原有文本的情景,时间紧迫对话语言的设计就必须简短、清晰、准确。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实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本文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网上教学反思6

  《网上呼救》这个故事显现了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课文人物事件错综复杂,富有情感,并蕴涵着深刻的人文内涵。我在教学时,抓住时间线索,帮助学生既感受了网络快速、便捷,又领悟了网络故事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事先(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时差现象,知道芬兰已是凌晨两点,就是美国傍晚七点多钟,在这“漫长”的一个多小时里,面对死亡的威胁,苏珊强忍疼痛,不仅不断借助互联网发出求助信息,还经受住了疾病的折磨与痛苦的煎熬,一直坚持下来了。同时,桑恩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抓紧分分秒秒,通过互联网为苏珊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让孩子们了解到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勇敢的小男孩。

  不仅如此,孩子们通过学习还感受到,正是网络的快捷,才为苏珊战胜病魔,才为人们的爱心救助赢得了时间,自然为互联网创造的生命奇迹惊叹不已。

  正因为以时间这条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芬兰和美国虽时差相隔七小时,相距一万五千米,路途遥远,但人们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不分国度、不分人种、不分肤色、部分言语,紧密团结在一起,世界像个大家庭,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并且对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后面的拓展练习顺利实施,使整个教学过程酣畅淋漓,如行云流水。网上教学反思7

  《网上呼救》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互联网的速度之快与神奇美丽,同时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由生活中的电脑使用说起,引出奇妙的互联网不仅可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有时还能挽救人的生命,由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期待。接着问学生课文中讲了谁救了谁?麦克是哪个国家的?苏珊呢?老师马上通过互联网查询世界地图。老师请大家看一下这就是:“世界地图”,美国和芬兰中间隔着太平洋、北冰洋,如果乘坐飞机将要花费好多个小时。通过网络搜索世界地图,指出两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网络之神奇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快速和便利。

  随后,我又设计:那么远的路,麦克是怎样成功地救助了苏珊呢?课文从苏珊得病到得救经历了多少时间?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笔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圈划得出半个小时左右,教师马上小节:这么短的时间,又是这么远的路,就成功救助了一个危急病人,简直不可思议,只有网络才能办得到,它使远隔重洋的人好像近在咫尺一样。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请学生自读课文,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既写出了时间的紧迫性,又写了互联网的速度之快;虽然大家素昧平生,互不相识,又远隔重洋,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友爱、互助却不受时空的限制。

  整堂课就是这样让学生由兴趣着手,最后有感而发,提升情感。

【网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2020年教师网上教学反思

2.下载网上信息教学反思

3.《分数加减法》网上教学反思

4.第三周网上教学反思总结

5.教学教学反思

6.《日历》教学反思

7.小池教学反思

8.《老师您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