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选武术作文汇编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术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武术作文 篇1

  我面带着微笑走上领奖台,从容地登上代表银牌的台阶。那年,我只有8岁。

  我从小在电视机上看到武术家在各个地方打比赛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武术家。爸爸听了立马就给我报了一个跆拳道班,我从此开始了我的武术人生。

  一开始,我在跆拳道班里很弱小,经常搞得狼狈不堪,还经常把自己搞得到处是伤,但我没有放弃。两年的训练时间,我每天都在教练督促下不停地勤学苦练,在教练严厉的指导下,我一步步的改正,洒下了无数的汗水,也取得了代表道馆参加全省比赛的资格。

  真正的比赛开始了,我满怀期待: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比赛,我一定不要辜负自己的血汗,一定不能辜负教练和队友的期盼。

  我们坐车到比赛场地,柔和的灯光衬托着我,我迈着稳健的步伐,向赛场中央走去,望着台下的观众,我感到非常紧张,激动,微微鞠躬,就开始了我的表演。开战了,我迅速地出手,一拳挥过去,我的对手灵活地躲过了。我立马再用脚一扫他也机智地跳过,但是他只注意了下面,可没注意上面,我逮住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记勾拳攻向他的脸颊,他连连倒退了几步还是没有稳住,倒下了!望着他倒下的身影,满身是汗的我舒了一口长气,我赢了!我把目光投向观众席,只见我的教练向我伸出来大拇指,我的妈妈眼里含着泪花向我做出拥抱的姿势,观众席上也响起了欢呼声……

  虽然在决赛中我不敌对手最终只获得了银牌,但那块奖牌承载着我的荣耀,也见证了我的努力,它让我明白只要心中有梦,坚持不懈地追梦就一定会梦想成真!

武术作文 篇2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傅山杯”全国武术邀请赛。在这场高手云集的大赛中,我受益颇深,感触颇深。坐在比赛的看台上,我心里的激动难以掩饰。赛场上,参赛者跃跃欲试。有的压一字马,有的倒立,有的舞刀弄剑,有的耍猴拳,有的耍醉拳……目光一转,咦,那不是老外吗,他们怎么也对中华武术这么感兴趣?后来我才知道,这些老外有的来自俄罗斯,有的来自智利,有的来自新加坡。可见中华武术精神对他们的影响有多么深啊!

  师父常常对我们说:“习武不辍!”我也铭记在心。我努力钻研武术,领会其用意,努力把中华武术精神发扬光大。然而,在这样一个信息与科技的时代,要做到这样很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钻研,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果实。一天,师父和我们聊起了师爷的事,师父说:“师爷练武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师叔们都望尘莫及,而我是望也望不见。武术里的东西很深,需要你们好好参透。”很有幸,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里,我真心地说一句:“师父,谢谢您的教导。”

  中华武术是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它,保护它。我爱武术,我爱中华武术精神,我更爱继承它的人们!

武术作文 篇3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界把“武术”与“武打”,即“散打”混为一谈,其结果,不仅是斩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而且由此走上了“追随洋人屁股”之路。

  其实,武术并非就是武打。其基本的道理就是它们的哲学思想不同,并由此而引发了文化上的分野。

  武术的哲学思想是以“柔弱胜刚强”的哲学理论为支撑的。这个哲学理论的本质要求,是在柔弱的一方转化为刚强,和在刚强的一方转化为柔弱的时候,柔弱的一方就做到了以刚强战胜柔弱,从而也就实现了“柔弱胜刚强”。其间,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对阴阳、无极太极、有无、动静、虚实和正奇,以及攻防、进退等等的正确把握。同时,转化是要看准时机的。这个时机就是有利于打的最好时机。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打的对象、方式、方法、技巧,形成了打的原则和法则,从而使打具有了理性。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方才有了“智谋”的打法。

  然而,武打呢?武打所赖以的思想很简单,就是“刚强胜柔弱”。它表现在打法上,就讲打力、打猛、打勇。这个“刚强胜柔弱”不啻是一个公理、常识,根本就说不上有一丁点哲学理论。

  历史地看,武打相伴人类出现而生,而武术则出现于中国先秦,启于老子,见于老子“道学”及其《道德经》。武术是对武打的扬弃和批判的结果,从而使武打从蒙昧走向了理智,从低级走向了高级,从野蛮走向了文明。

  因此,以“柔弱胜刚强”为基础的武术与以“刚强胜柔弱”为基础的武打,其文化分野,表现如下:

  第一,文化品质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柔弱胜刚强”的武术表现为文化上的独特性、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它为老子所独创,为中国所独有,从而表现出了中国独特的武学文化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使得中国武术走出了一条“重力更重艺”的路子。这条路子突显出了以艺服人、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以权服人的特质。

  而“刚强胜柔弱”的武打表现为文化上的一般性、普遍性。即它为不分国籍、人种、男女、老幼的武学共识,从而表现出了大众化的、普遍性的武学文化品质。

  第二,文化品位的低级和高级。

  “柔弱胜刚强”的武术以理论和理性为支撑,打的是谋略和智慧,故文化品位表现为高级。

  而“刚强胜柔弱”的武打只讲以力大取胜、以勇、猛取胜,不讲法则和方法,更不讲谋略和智慧,故文化品位表现为低级。

  第三,文化本质的文明和野蛮。

  “柔弱胜刚强”的武术旨在直来横打、借力打力,旨在打桩和打机,旨在打阴阳及其变化,旨在打智慧,从而表现出了文化本质的文明。

  而“刚强胜柔弱”的武打旨在打力、打猛、打勇,旨在直线进退、直来直打、以力打力,完全在拼体力、耐力和体能,从而表现出了文化本质的野蛮。

  武术与武打的文化分野,昭示中国体育界不能再干良莠不分的蠢事了。

  专家点评:

  这篇议论文“武术与武打”,观点明确,富有丰富的意蕴。文章主体部分反复出现“柔弱胜刚强”的武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论述语言有理有据、有力、富有文采、形象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