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微课:列宁与养蜂人事件背景介绍。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蜜蜂引路》,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蜜蜂引路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默读,可以自由读,可以同桌合作读,读后想一想: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板书:人物 事情

  二、教学课文。

  1.课文从哪里写明了列宁找到养蜂人?(最后一段)仔细看图,观察两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惊讶”是什么意思?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应该怎么读出惊讶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列宁的话要读的亲切,风趣,谁来读?

  “向导”指的的是什么?

  师:双方见面,列宁终于找到了那个养蜂人,这是整个事情的结果。(板书:结果)

  列宁是怎样一步步的找到养蜂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PPT自学提示)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位置?

  (1).学生学习后汇报,教师贴图。师生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贴。

  (2)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过渡: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每句话,然后想一想,列宁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3、学生同桌交流列宁边走边想,找到养蜂人的经过。

  学生在班级里说。

  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果然)

  (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生:说)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列宁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的找到了养蜂人。这是整个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列宁为什么要寻找养蜂人呢?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PPT出示):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用波浪线划出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并用上“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

  学生自学后汇报。

  师总结: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起因。板书:起因。像这种记人写事文章除了要写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外,一般在开头还会交代时间和地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记人写事文章的“六要素”。弄清了文章的六要素就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师:同学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想一想再来说说。

  除了文章必须有“六要素”之外,这类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文中的人物或事情能够让我们明白什么或学到什么?师:一个是伟大的领袖,一个是平凡的养蜂人,是什么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了呢?请听老师介绍事情背景。(微课介绍列宁与养蜂人活动背景)

  听了介绍,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迁移。

  下面我们用这节课学到的提炼记叙文“六要素”方法来学习有关列宁的其他两个故事。

  附:《谁打碎了花瓶》 《按次序理发》

  问题:

  1、 请选择一篇文章说说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2、 你从文章中列宁身上学到了什么?

  推荐阅读

  谁打碎了花瓶

  列宁8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玩儿。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

  孩子们正玩儿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在互相追赶。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列宁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封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一、阅读短文,找出本文中的“六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

  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能试着把“六要素”连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简洁的话吗?

  三.你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一、请试着说出本篇文章的记叙“六要素”都是什么?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

  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能试着把“六要素”连起来,形成一段通顺简洁的话吗?

  三、你从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