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美丽的》高三必修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学习,掌握议论文有关文体知识。

  2、了解课文论证过程,学会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3、通过本文学习,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科学是美丽的”,能更加全面地看待科学,体会科学之美。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论证过程,学会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2、通过本文学习,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科学是美丽的”。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学习,能更加全面地看待科学,体会科学之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10月,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见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但是一提到科学,我们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的是“深奥”、“严格”、“艰难”、“枯燥”等词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科学是美丽的》,学完之后相信大家将会对科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文题解读

  1、认识作者。

  沈致远,江苏溧阳人。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应邀赴美,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后转工业界,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

  沈致远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等领域中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并握有十一项美国专利。沈致远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科学是美丽的》,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请同学们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科学是美丽的》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看出本文的文体?

  明确:题目是一个判断句,科学指的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美丽指的是一种状态是主观感受。题目告诉我们科学是美丽的,表明了作者对科学的看法和认识,所以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科学是美丽的”。本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

  二、文本学习

  请同学们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

  1、探究写法。

  (1)我们刚才已经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科学是美丽的,作者在何种情况下提出的呢?

  明确:在常人的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严格的、艰难的、枯燥的……科学家的形象是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2)作者举出哪些科学之美,请试着找出来。作者使用何种论证方法?

  明确:(第三、十四自然段)

  宇宙的诞生是美丽的;

  黑洞、多重宇宙、宇宙流是美丽的;

  电子云具有朦胧美;

  叶绿素具有神秘美;

  DNA双螺旋具有活力美;

  纳米结构具有精致美;

  《碳是女孩之最爱》碳元素的内涵美;

  数学也是美丽的,人体的曲线美、几何形体的视觉美、分形图案千变万化。我们把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论点加以论证的方法称谓“举例论证”。举例论证能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通过举出实例能使科学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更好的让我们理解。(幻灯片展示几种美)

  (3)作者着力写美国女天文学家琳达·威廉斯的诗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美国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写科学诗《碳是女孩之最爱》、《爱之力》,《黑洞之歌》、《物质化女孩》运用引用论证的来论证方法来证明学之美。同时论证了科学家并不都是常人心目中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的形象的,也可以像琳达威廉斯一样活泼。

  (4)如果放在你面前有一颗钻石和煤炭,你认为哪一个更好看呢?请同学朗读琳达·威廉斯的诗歌并观看视频《金刚石、石墨、碳60》,体会碳元素内涵之美。

  明确:

  ①碳是钻、煤炭、石油的构成元素;

  ②碳是生命之源,来自天外;

  ③碳可以在大气中循环;

  通过琳达·威廉斯的诗歌《碳是女孩之最爱》和小视频告诉我们,科学能帮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科学的内涵之美。碳和钻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只看事物的外表。

  2、质疑探讨。

  除了书本上作者给大家展示的科学之美外,老师还给大家展示了几幅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幻灯片展示)

  (1)科学这么美丽,那科学之美丽的源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理解?

  明确: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就是科学之美的源泉。科学求真,真中含美;文艺唯美,美不离真。科学追求真理,能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真理是简单的,而且越是深层次的,适用范围越是普遍的真理就越简单。很多我们平时忽略掉的现象,有了科学我们才能发现其中的意义。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水为什么是往低处流不能往高处流,月亮为什么会总是绕着地球转,海边为什么会潮涨潮落,这些现象看起来很复杂,但是我们都可以牛顿的“万有引力”来解释,所以说真理是简单的。再比如在大自然中为什么会有千变万化的颜色,以前人们不理解,但是牛顿用三棱镜分析出太阳的光谱,因此我们知道平时看到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不同的物体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便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2)动手小实验,科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看到我手中有一张白色的纸,上面写有英文单词“now”,现在考考大家,能不能在不破坏这张纸和不涂改的情况下使“now”变成“won”呈现在我们眼前呢?

  明确:隔着注水的玻璃杯,我们就能发现字母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对,就是光的折射。科学能从简单的现象中发现深奥的原理,反过来这些原理又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复杂的事物。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复杂的奥妙,从复杂的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从杂乱无章、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历史或现实的关系。科学之美一直在我们身边。

  三、课堂总结

  科学是美丽的,攀登科学巅峰、发现科学之美并乐在其中的科学家也是美丽的。科学的美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科学研究对象的美、科学研究过程的美、科学研究成果的美、科学理论应用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悟。

  四、作业布置

  1、说说自己的专业美。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范文3篇】相关文章:

1.人教版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2.人教版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教学设计

4.人教版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5.高三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1第2单元测试英语试卷

6.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测试题

7.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反思

8.人教版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