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江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背诵古诗。

  六、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

  《江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11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指名领读整首诗。

  3、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习: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

  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习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平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习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习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三、检测导结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朝诗人()。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江雪》教学设计4篇】相关文章:

1.《江雪》教学设计

2.江雪教学反思

3.《江雪》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4.江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5.《我想》教学设计

6.《白杨》 教学设计

7.《风》教学设计

8.《天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