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功夫梦作文1000字(2)

时间:2021-08-31

  第二篇:我的功夫梦

  我叫李磊,出生在皖北地区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体弱多病的我喜欢舞刀弄棒,记得上中专时看了电视剧《水浒》和多位功夫巨星拍摄的电影后,想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水浒里的英雄们一样除暴安良,像诸多功夫巨星一样有身好功夫拍摄武侠电影,可是那时只是个梦而已。后来上大专后在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下更想练身好功夫,梦想着自己能与金庸笔下的令狐冲一样有一身“绝世无双”的武功该多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与“武术”插肩而过未能实现我的功夫梦。

  2002年我习练散打、柔道和拳击后,感觉它们虽然能够通过系统训练在实战中把对手击败甚至KO,但是它们只是搏击之术而不是真正的“传统武术”,离真正的武术还相差甚远。所谓“武”乃"止戈为武",“术”乃"技击之术"。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寻找一位“明师”学习传统武术以便了却我多年寻师习武的心愿。2006年我习练陈氏太极拳后使我对中华传统武术的神秘感有了一些了解,2007年结识了解意拳并习练一年站桩使我多病的身体逐渐康复。

  意拳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拳学泰斗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各家拳术所长创立,其创立对中国传统武术是次重大改革。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意拳的训练包括:站桩、试力(包括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散手等,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 。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促使气血旺盛从而增强体质。通过站桩还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从而从站桩的含义可以看出意拳训练非常系统科学。2008年10月通过多方打听终于和中国著名武术家、意拳第三代掌门人-姚承光大师通上了电话,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心想“明师”终于找到。与姚老师聊了大概5分钟后感觉他特别和蔼可亲,一点大师架子都没有,当时在电话里我要求拜师学艺,系统学习真正的中华传统武术之“意拳”。我记得当时顾虑挺多心想姚老师乃一代拳学大家会收我为徒吗?可是谁知又过了几分钟姚老师在电话里说让我先定份函授教材学习等有空再到北京拜师系统学习。于是通过四个月的函授学习和我与姚老师多次电话沟通,在2009年4月下旬我克服种种阻力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

  见面后通过与姚老师详谈,感觉师父更加的受人尊敬、和蔼可亲了,师父说只要刻苦练功会收我为徒的。这时我的顾虑已经逐渐消失。2009年4月29日晚是令我终生难忘的夜晚,因为在北京宗勋武馆我终于拜在了中国著名武术家、意拳第三代掌门人-姚承光大师门下。这次拜师圆了我多年寻找“明师”学习中华传统武术的心愿。拜师后,师父姚承光先生说:“习武者,无谓乎年龄、身材高矮之限制,主要通过习武强身健体、寻理趣、自卫。”“学习意拳不要成为打手,要做一个学者、拳术家;打手三个月可以练成,而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武术家需要十年、数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俗话说:“师寻徒三年,徒寻师十年。”恩师姚承光先生教了上万名学员,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我有幸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是他将我引入意拳正途。我想做为一个传人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了意拳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去年年底和今年又先后三赴北京恩师姚承光先生的宗勋武馆追随师父系统学习意拳,每次都是兴致匆匆的去而回来却是依依不舍。每讲一个功法师父都耐心的手把手地教,然后让人触摸他的身体和肢体来体会阻力感。跟师父学拳不仅学到了既科学又系统的功法而且还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最近在研究意拳与陈式太极拳、意拳与四大健身气功的相通之处,真正领略了武术的奥妙之处,通过追随恩师姚承光先生学习意拳这一年多时间里我的心平静了许多,能够排除各种杂念和外界的干扰。我始终不相信隔墙打人和不发招致人死命的功夫,对于内功我非常重视,因为各拳种都要练内功。我还练过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六字诀等健身气功和道教导引术,得气很快。通过站桩使我感觉到身体有高大、麻、热、酸、痒、涨等感觉。

  “万法于心道形神,思寄天间悟瞬间。”这是我习武的座右铭,也是我的心得体会。练武虽然费精力和财力,但是练武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它能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心态更平和、更自信。“假如有来生的话,练武仍是我的最爱。”我的功夫梦刚刚实现了一小部分,还会继续努力实现更好的功夫梦。最后感谢我的恩师姚承光先生,因为他是我拳学路上的引路人,只有他的谆谆教导才能使我在以后漫长的拳学之路上飞的更高。如果有来世我还会选择追随恩师姚承光先生习练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