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妈妈睡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窗”等7个字,积累“明亮的眼睛”等短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难点

  感受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方法

  图片欣赏、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

  教具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朗读《妈妈睡了》

教学过程修订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妈妈睡了

  2、朗读课题《妈妈睡了》,书写课题。

  二、初读感知,总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齐读词语

  (2)长句子训练朗读

  3、整体感知,了解文脉。

  全班交流归纳“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三、品读课文,体会母爱

  1、感受妈妈的“美丽”。

  自由地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里读出了妈妈的美丽?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妈妈的美丽的句子。全班交流归纳。出示语句:

  课件出示:

  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①你还见过怎样的眼睛?

  ()的眼睛()眉毛()的脸

  预设:圆溜溜水汪汪细细黑黑

  ②你看过妈妈睡梦中的样子吗?仿照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________________,也在睡觉,睡在妈妈________________。(学生练说,点评,互评。)

  (2)指导书写“脸”

  ①教师范写,强调脸的重点笔画。

  ②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2、感受妈妈的“温柔”。

  (1)美丽的妈妈,还很温柔,请大家从文中找一找,哪里体现了妈妈的温柔?

  课件出示:

  妈妈微微的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2)指导朗读:微笑,总会给人一种温柔、温暖、舒服的感觉,哪位同学能带着微笑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①同桌交流: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温柔的?(交流:从“微微地笑着”等关键词句体会到的。)

  ②想一想:妈妈在睡梦中想到了哪些让她微笑的事呢?

  (3)让妈妈微笑的事有很多,所以用省略号来表示。看来妈妈平时讲故事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真是一位温柔的妈妈。生活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是温柔的?

  (4)指导朗读:语气轻柔,读出妈妈的温柔,读出对妈妈的爱。

  3、感受妈妈的“好累”。

  (1)你从哪里感受到“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在文中画上横线,和同学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抓住“呼吸那么沉”“渗出汗珠的额头”“全听不到”等词语体会妈妈的劳累。

  (3)指导朗读,指名读,体会妈妈的辛苦。

  (4)指导书写“窗”

  ①教师范写,强调“穴宝盖”的字的书写规律。

  ②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四、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好朋友听,并请他评价。

  2、师生合作读第2~4自然段,读出对妈妈的热爱之情,感受妈妈对“我”的爱。

板书设计

  7、妈妈睡了

  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母子情深

  作业

  设计1、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观察妈妈睡觉的样子,写下来并读给她听。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呼吸那么均匀。孩子静静的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课文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情。

学情分析:

  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付出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着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教材。因此,教学中要做到:

  1、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的美好。

  2、以爱召唤爱。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妈妈的爱。)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之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非常明显是唱到了妈妈,于是又创设了“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的结合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眉、呼吸、深沉、均匀、额、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哄、润、慈祥、熟。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汗。

  3、检查认读情况。(课件出示词句。)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2)、指导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重点指导: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汗”、“讲”、“响”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其中“讲”字左边的言字旁要比右半部分低;“汗”字的三点水第二点应写的靠左一些,右边起笔要靠近第二点;

  弯:第二笔横要略长;

  “故”右边是反文而不是折文。

  (3)、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三、朗读课文,体验感情。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说明: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的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睡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去感受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写自己的妈妈在睡着了以后的故事的。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出示中心问题: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同学讨论。

  (a)很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度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慈祥。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慈祥”?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慈祥?(板书:慈祥)

  师:究竟什么是慈祥,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出示这一段)

  设计意图:“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是一个难点。通过分析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微微的笑着、好像睡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指导学生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来理解“慈祥”。

  师:妈妈这样慈祥,这样关心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c)好累。从“呼吸深沉、均匀”“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

  理解“深沉”、“均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深沉”;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呼吸均匀”,先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

  生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

  (2)、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课件:音乐《摇篮曲》。)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a)、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b)、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c)、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篇关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设计意图: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语文空间。

  5、课外阅读:歌词《疼爱妈妈》。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泪水肚里咽,零钱省着花,一把情一把爱把儿女拉扯大。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家里操点心,帮妈妈干点啥。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一颗心紧围着春秋冬夏,一双手风里雨里遮挡着家,香的给婆婆,甜的给娃娃,一把情一把爱把日子过成画。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妈妈操点心,陪妈妈说说话。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板书设计:

  弯弯的眉红润的脸→美丽

  妈妈睡了{微微的笑着→慈祥}

  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