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语文说课稿精选篇3

  学习目标:

  1、能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清新明丽的风格。

  2、理解本诗的内涵,能品味诗人笔下“爱的使者”——“雨”的形象。

学法指导:

  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及本诗的背景。然后反复诵读,从语言从语言入手。运用联想想象法和探究学习法,展开想象,把握诗中的意象,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

  蓑()衣襁()褓()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寒浅洗礼忍冬留滞

  温声细语润如油膏

  3、动手查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整理后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4、反复朗读本诗,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要掌握好句中的重音,请根据下列的示例给全文做些朗读标记。

  (雨说:四月已经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5、自由朗读,写出各节诗所表达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

  同学们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并要谈谈听读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

  读全诗,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诗的题目是“雨说”,你知道她是对谁而“说”的吗?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诗中“雨”所说的那些话,想一想诗中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有哪些特点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本诗的主旨?

  3、诗的第七、八小节中,两次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四、品味欣赏:

  朗读全诗后,你最喜欢本诗的哪一句或哪一节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五、问题探究:

  自由吟咏,体会一下本诗通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呢?

课后巩固与延伸:

  一、摘录两句课外古诗文中描写春雨的名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问题。

  秋雨声声

  傅天琳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呦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1、题目“秋雨声声”能换成“秋雨”吗?为什么?

  2、本诗想表现什么中心?

  3、怎样理解诗句“天边的霞光呦脸上的红晕,化一多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4、“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梦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说》用象征手法写出了关爱;《秋雨声声》用拟人手法写出柔情,请你运用拟人或比喻写出夏雨的热烈,用诗歌的形式写出。

  语文说课稿精选篇4

  【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用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本课,一是要通过读文了解一些鲸的知识,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运用到的“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过学文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运用“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三、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读中品味。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

  1、运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说远程资源的利用】

  由于鲸是一种海洋动物,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才变成鱼的样子的,因为我和孩子们都是山里人,真正亲眼目睹过鲸的人几乎没有。因此,理解鲸的进化就成了本课的一个难点,而远程资源《鲸鱼探奇》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了解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引起学生成就感的情感体验,并以此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研究: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来共同研究,看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具体介绍鲸的这些特点的。这样做,是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地享受内容自选,问题自提,方法自选,结论自悟自得,真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品析文本,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在学习鲸的形体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还到讲台上用自己的不同姿势来说明鲸的形体与鱼的形体的区别。在学习鲸“呼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画出它们喷出的水柱和睡觉的样子,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知识和作者的说明方法已很明白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设计了“猜猜,想想,说说”这一环节,谜语内容是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的,学生很容易猜到谜底:鲸。学生还根据课文内容说出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就是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4、拓展延伸,注重实践:

  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海洋动物,收集相关的资料,可以以__自述的形式,也可以以办小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课后反思】

  总之,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