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8

  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往常一样揣着教学“必备品”,登上讲台,看到台下那么多双求知的眼神,颇感自豪。今天这节课上的是《循环小数的意义》,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悟规律;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我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58.6÷11=这两道竖式题。”随后,我把同学求的商“0.33……、5.32727……”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第1题的商从小数第几位开始循环的?第2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满意。

  “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刘谷玄同学突然站起来问,班上哗然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

  生1:我也觉得学习像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

  生2: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

  生3:我不同意,如果学习确实需要,该花时间还是得花的;

  生4: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去算;

  生5:可我们有时没带啊!……

  出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我刚想发火,但马上镇静下来,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随即,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器完成;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移到课堂。“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呢?”孩子们又投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的探索——

  生1:春夏秋冬;

  生2:日落日出;

  生3:周一至周日;

  生4: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生5:人都是从出生到死亡;

  生6: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因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

  生7:人死了虽然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

  确实,从人的个体来讲,它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但如果从人的生命繁衍的整体来讲,人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孩子们讨论得太好了!这真是智慧的火花,生命的精彩!

  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震撼”,真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地体悟新课程“师生共同发展”的内涵。这一节课,与其说是我教给学生新知,不如说是孩子们大胆地质疑教材,敢于提出“这个阶段学习循环小数没多大用处”震撼了我,教育了我,从而促使我深深地反思:作为教师,我本应该明了传统教材存在着忽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弊端,本应该对教材很好地进行研究、取舍、改进,然而……

  下课了,当我再次听到孩子们“谢谢老师”这稚气的声音时,以往的习以为常变得有点窘迫,但之后,我心里涌动着一种压力,一种鞭策,重新开始“为师”的远征……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让生命更精彩的孩子们!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9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同时,我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分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0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2.循环小数教学反思五篇

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4.教学教学反思

5.《日历》教学反思

6.小池教学反思

7.《老师您好》教学反思

8.《鸟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