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的内容。它在本课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是第三单元“为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模块中起着培养学生树立公平正义意识的作用,突出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课程地位。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学情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当前我国生活中大家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比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本框知识学习会感兴趣。本框知识理论性强,要全面理解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对此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困惑。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感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效率与公平的内涵;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领会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疑、典型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政策措施,增强公民责任意识和拥有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

  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案例法、情境教学法 、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做个值得思考而富有悬念的小实验,首先招募两名参与人员,现在是大家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请听题:“假设我这有100元人民币,我想把它给你们两位,但我有两条规则:首先由A同学决定这100元如何分配,然后B同学来决定是否接受这种分配方案。如果接受,你就按照A提出的方案分这100元;如果你不接受,那么你们两位都将一无所获。”好现在开始分钱。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在分钱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认为你这样分结果另一同学会接受否?这在经济学上是一个实验,名叫“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结果表明分钱者大多给接受者分配不超过70%,而往往有20%的可能被遭到拒绝,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过反复实验几乎是各取一半,尽管是个心理实验,大家认为他能折射一个什么社会问题?收入分配公平。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我想》教学设计

2.《白杨》 教学设计

3.《风》教学设计

4.《天路》教学设计

5.《天狗》教学设计

6.秋天教学设计

7.《林海》教学设计

8.《公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