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慈母情深》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课文

  1、导入课题并板题。

  2、课件出示习题,生完成练习。

二、研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下面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默读课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用波浪线划下来。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三、拓展想象,升华感情

  1、师出示句子“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请注意句末的省略号。当时作者我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情不自禁,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对着母亲说出此时此刻的心里话。拿起笔,写下来。

  2、(放音乐,生动笔,师巡视。)

  3、交流

  4、布置作业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设计理念:

  1、略读课文的设计,首先要敢于在目标设计上大胆取舍,选择最重要的一个两个目标去设计,因此,本课以导读为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明确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2、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依据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突出强调了阅读技能培养,将在精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

  3、以略读为主,以精讲为辅,充分让学生自己读书、以合作交流为主,辅之以教师的引导点拨。以一篇带多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运用方法,自主阅读,既进行了有效地阅读方法训练,又扩充了学生的阅读量。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深情。

  2、运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情感这个方法,拓展阅读其他篇目。

教学重点:

  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的方法学习课文及拓展篇目,体会父母之爱。

  学习难点:

  运用方法学习阅读课外篇目,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链接的篇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师教学方法:

  回顾旧知、适时点拨

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方法。

  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通过对父亲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呢?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来感受梁晓声笔下的慈母情深。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抓住题眼,齐读课题。

二、运用方法,学习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就先来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阅读提示。

  3、指名说要求。

  4、师:在细细品读课文之前,咱们还要先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认真默读学习要求。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细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试着用一两个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6、学生运用方法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随机板书。

  预设:句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第一层次(瘦弱):恩,这么瘦弱,还要坚持干活,你很感动,是吧!你能不能读好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2)第二层次(极其):如何瘦弱——极其,极其瘦弱是怎样的?(面黄肌瘦,皮包骨头,弱不禁风,能看到脊背了——你读书真仔细)

  3)你体会得很好,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么?我第一次来到母亲的厂里,看到了……(齐读):

  过渡:还有哪些字词也让你体会到慈母情深?

  句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老师想和你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这句话,好么?

  师引导朗读:背直起来了(手势示意学生接读)我的母亲。……(给个手势,给他们一个停顿)

  2)、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

  (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后面)按常理来说,三次我的母亲说成一次就够了,我的母亲应放在句子的前面。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意思有没有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C、我们把这段文字转换成诗的形式,谁愿意把自己刚才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

  背直起来了,

  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

  (配乐指名读-齐读)

  句三: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如此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母亲是怎么样给我钱的?你读懂了哪个词?

  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钱可以递给我,交给我,为什么会是塞呢?

  是的。可是,母亲却——

  是不可商量,非给不可!母亲塞到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

  这一塞,让我们又看到了这是一位怎么样的母亲?(无私、慈爱、宽厚、善良)这就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在我心里,母亲的这句话无疑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了。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母亲的话。

  8、作者梁晓声从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到创作多部作品,他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这永远难以忘记的——慈母情深(学生再读课题。)

  9、难忘那时——(生接读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慈母情深深几许,深藏在

  10、教师小结。

上一篇:教师说课稿 下一篇:我的性格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