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4)

时间:2021-08-31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9

  今天执教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练习课,从同学练习反馈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作业全对的同学仅占全班人数的50%,这令我很费解,因为我觉得这两天教学还是挺不错的。作业改完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发给同学订正,我打开了存在错误的21本作业本,仔细寻找着错误的原因。最终我发现同学的错误主要集中为两类:一是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一类是积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又打开了书本重新审视起教材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对教材的钻研仍然不够深入,对同学的认知水平估计缺乏。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执教四年级新教材了,我自认为对教材的例题编排十分清楚,其实不然。同学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课时“新授课”的教学存在问题。教材中只布置了一道例题:144×15。我的教学是从口算训练(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引入的。在教学中通过14×15与144×15的计算方法比较,使同学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理解了其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明确了“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了,因为其方法也与今天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仅仅数值更大一些。到此为止,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就依照书本训练逐个完成。可问题就出在了训练上。教材的训练中“想想做做”的第1题有3道训练,有两题是“积末尾有0”的乘法,一题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第2题“改错题”中也布置了一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课堂中训练的效果也不好,当时我想可能是第一节新课同学还没有进入状态吧,也可能是因为刚学了一道例题就训练同学还没完全理解方法吧。

  其实不然,“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在这之前同学只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怎么可能中间有0呢?所以像“想想做做”中的309×26这样的题目教师应该用“教学例题的心态”来进行教学,应该在同学尝试笔算的基础上,充沛出现同学的笔算过程,尤其是出现一些错误的笔算过程,通过对错误资源的辨析、占有,真正掌握笔算的方法。

  而“乘积末尾有0”的乘法同学的错误主要还是因为三位数的引入,如《补充习题》中的48×225的笔算,同学的在进行25×8的计算时没有任何问题,到再用百位上的2乘以8并加上进位的2时同学错误较多,许多同学都是加的1。面对这样的错误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一位数乘加类”两步口算习题的训练,如:2×8+2,协助同学将笔算的过程直观化分解。并要提醒同学注意进位数字,改变“进位数字通常是1”的惯性思维方式。

  以上反思是否有用尚不得而知,仍需在教学中加以试验。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0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 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分析和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3500×7 15×460×70350×2

  197×5≈

  师:大家看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估算

  生:把197看成200来估算,200乘5等于1000,所以197×5约等于1000。

  师:通过刚才的口算和估算,我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

  2笔算:357×6 34×62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北京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北京到广州多少千米?

  读题,理解题意。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在计算前,我们先来估一估。

  指名生答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师边说边在竖式旁边板书)290 →145 ×2=290

  →145×10=1450

  1740 →290 +1450=1740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师算出12×145的竖式,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生:交换位置乘好,不交换位置乘要乘三次,麻烦并且对位容易出错。

  师:今后同学们再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数。就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这样简便一些,也不容易出错。

  写答。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李叔叔的海南到广州有1740千米。)

  师: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比较探究 渗透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发现?

  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生答。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不过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我们应用原来学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迁移。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好,下面我们来完成试一试吧,开始动笔。

  (出示试一试:134×2l 274×22

  学生独立笔算……

四、巩固与应用

  1.判断对错,并改正(念习七第七题,课件出示)

  (学生在同桌之间说出现的错误和如何改正。)

  师:谁来说说错在哪,该如何更正?

  生:第一题数位对错了,134的4,应该对准因数的十位写。(老师板演,改过来。) 生:第二题忘记乘百位上的数了。(老师板演,改过来。)

  生:第三题忘了加上进位的数了。四四十六再加上进位的数应该得8。(老师板演,改过来。)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通过刚才的改错,请想一想,我们在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

  生:不要忘记乘百位上的数。

  生: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不要忘记进位了。

  生: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2.算一算并观察积的位数 134×21364×73456×65 248×19

  指名板演后观察积的位数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会不会是三位数或六位数呢?

  生验证:1000×10=10000(四位数) 999×99=98901(五位数)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获真不少!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1. 复习铺垫

  三位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口算乘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了突破难点,先铺垫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通过比较构建新知的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知识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算法。

  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5×1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3. 不足之处

  学生口算不熟练,以后要多加强训练。还有在估算并笔算完145乘12时,没有验证准确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使估算失去了他的意义。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2.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3.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

4.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5.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6.《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7.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反思3篇

8.《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