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同学为题的作文

时间:2021-08-31

  大学毕业一晃三十年。在慨叹时光如此飞逝的同时,对同学大聚会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浓浓的激动。无数青春年少的种种往事纷至沓来。回想起来,无比美好,倍感亲切。三十年来,我们班依旧有各种聚会活动,只要坐到一起,同学们就宛如回到家里,没有顾忌,尽情谈笑,不同于亲情却有特殊的感情;只要聚在一块,大家不约而同话题会转到过往的回忆,曾经的鲜活身影、言语笑貌,过去的点点滴滴乃至争吵、不快和“恩恩怨怨”,都沉淀升华为美好的回忆;只要向他人提及“大学同学”,都倍感自豪。其实不过是短短四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却铸就了深厚的特殊情谊。

  而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大学同学现象,并不是局部现象、单个现象。为什么?

  “大学同学”,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特定社会关系概念。

  人一生除血亲、姻亲、友情之外还有许多的社会圈层关系,如同学关系、同乡关系、同事关系、同业关系等,在这些社会圈层关系中,说到同学关系,总有一种特别的纯粹性和亲切感,而同学关系中又唯有大学同学最具有同学概念的全部内涵。事实上,除亲情、友情之外,人一生最有群体情谊的就是大学同学;从最具有全部性和整体性意义上讲,在所有社会圈层关系中整体圈层关系最亲切、最自然、最纯粹、最珍惜、最有厚度者莫过于大学同学。

  同学关系绝不是在一起读书就能形成的简单的社会关系,而是多种因素的聚集和融合。

  同学关系要形成一种深厚的整体的社会圈层关系,要有以下因素:群体的体量性,年龄的时段性,关系的完整性,情感的纯粹性,生活的密切性,以及认知和修养的层次性。

  各种各样的同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同学,一类是各种各样再教育和职业教育同学。如果说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构成教育的纵坐标,各种再教育和职业教育构成教育的横坐标,那么大学同学正好处于纵横坐标的交叉地带,既是基本反映个体文化素质的基础教育,又是基本决定职业选择的职业教育,特别在上世纪前,兼有“入第”的意味。正因为如此,大学常常被称之为“第一学历”。“第一学历”而铸就“第一同学”关系和第一同学“情谊”。